(二)教师
1.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风格两极化
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借鉴,课改后许多教师对新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甚至出现偏差,要么教学方式两极分化,要么教学方法今天改明儿变,学生无法适从。一部分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课堂气氛沉闷;一部分教师敢于尝试,善于标新立异,但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改换内容,想方设法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表面上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无所知。课堂教学低效是两者的共同结果。
2.对学生评价观念落后,过分关注考试成绩。
我国教育从孔孟至今历经2500多年,历史源远流长。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关注结果,轻视过程,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间接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最终势必影响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此外,数学教学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教学素养、教学环境及教学设施、周边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直接影响。
二、措施及对策
(一)转变学生落后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行为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教师必须认真反思自身的教学,逐步使教学行为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1.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原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也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对某一件事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参与,而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
①向学生展示一个快乐的数学教师形象。现代教师应保持积极乐观、稳定的健康心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全的个性,良好的情绪从教立业,以身作则,处处向学生展示数学教师的魅力,把学生紧紧的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学生喜欢上了你,自然也就接受了你所教的数学。
②向学生展示数学的魅力。数学是一门起源生活中实际问题而又服务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理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科,数学本身就蕴含了十分丰富的人生哲理。除了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生活中的一般应用,还可以充分利用数学概念的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甚至进行国情教育与法制教育,一举两得。例如,讲解”个人所得税“、”利息税“等概念时,可以就”个人所得税“、”利息税“等的征收背景、目的等方面阐述我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贫富悬殊的基本国情,适时进行国情教育。另外还可以列举刘晓庆等作为典型人物,适时进行法制教育。甚至还可以宣传教育储蓄不用交利息税的意旨在于激励广大家长积极参加教育经费储蓄,以确保学生的入学率和升学率,同时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学好本领,报效祖国。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从我的课堂中发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实实在在的联系,体会数学作用的广泛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③向学生展示数学课堂的魅力。内容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入手,对教材内容进行选取或改编,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穿插一些有利于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的阅读材料和课外知识,甚至设置一些让学生思考和实践的小栏目,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学以至用和学不够用,从而激励学生再学习和更努力学习的欲望;形式上,彻底打破传统的”灌式教学“,教师以导演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以幽默风趣的言语引导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而学生以演员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以讨论和探究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合作化的学习。这样,学生在学到书本知识的同时又学到了做事的方法。
④向学生展示著名数学家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促使学生从小立志,努力学习。例如,选择合适时机,介绍少年高斯、华罗庚、陈景润等大家熟识的名人的成长和成才经历,尤其是他们百折不挠,谦虚严谨,远见卓识的人格魅力,激励学生不断前进。
2.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科学的学习数学习惯。
据了解,不少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成绩差,从而对数学产生畏惧或焦虑不安,甚至丧失信心。据湖南省抽样调查465名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结果表明:目前11.5%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力不从心,对学好数学缺乏信心。因此,在方法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掌握有效的记忆预习、听课和复习方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科学有效;在习惯上教师要强调学生的作业书写必须做到格式规范化、步骤完整化、条理清晰化、逻辑严谨化,并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复习计划,督促鼓励其逐渐养成并长期保持良好科学的学习习惯。
3.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信心
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一个受到激励的人,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一90%,因此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效果等不同方面的进步,及时给予阶段性评价,通过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1.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目前,整个东莞新课改正处于尝试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经验的借鉴。因此,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重大。通过集中备课,教师之间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去认识和理解课改新理念,确保准确、全面的理解和领悟现代素质教育的本质。2004年初开始,我校把实行备课组集中备课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学习课改新理念,深刻理解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的要旨;通过学习教学大纲,正确审视教材的功能,合理的创造性使用教材;通过教学反思,转变教学理念,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教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推向新台阶。
2.鼓励教师结合班级个性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句至理名言,鼓励教师结合本班具体情况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是集中备课的最好补充。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曾经出现这样的一幕:开展探索实验活动前,学生由于好奇心大,急于动手,对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操作要求不耐烦听,最终导致探索过程耗时低效甚至根本没法达到探索认知的目的。针对本班这种现象,经过反思,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听力训练,每个问题教师分析完后都要学生复述分析过程。对于学生本人而言,由于听过之后要复述,学生听课的时候不得不认真。这样一来,学生对教师的意图和方法相对清晰,大大提高课堂质量。又比如:班中曾有不少的学生原本基础不错,但是不善于表达,在分组探索和合作学习中不敢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果情况长期得不到改变,最终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从而导致成绩大滑坡。针对这一情况,一段时间里我在每个课堂上都设计了说理训练,做题之前我让学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和方法说出来,小组成员间互相检查正误、互相交流。根据情况反馈,不少的学生在说理训练中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为下一步做好准备,对数学课堂的优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反馈出的问题及时开展强化训练的教学活动,譬如通过限时做题比赛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通过课堂巩固训练游戏促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方法;通过课后提高训练活动促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通过综合训练提高选拔考试的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