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一次我去听初一的一堂数学课,教学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课,老师出现两个例题根本不用方程,用算数方法就可以解决,于是就补充了方程的概念、方程的检验等内容。看起来这堂课讲的内容较多,充实了,可是他根本没有达到课程目标。而这一节课本意是数学建模思想,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把生活中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这才是这节课的最重要的目标,给学生两个简单问题来形成方程的概念,应该寻求主要的数学关系,而不是解方程的结果。在我们教师眼里,教材没什么用,旧教材多的是,旧教案多的是,他可以借鉴,但必须吃透教材的精神,用教材教。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教,教材只是一种教学材料,只是许多教学媒体中的一种信息载体,学生的发展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教材是可以处理的,例子可以更改补充,内容可以增删调整,例如我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就把教材中的例题数据改动了,本节的关键是知道怎样判断位置关系的方法而不是解三角形我把难度进行分解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接受,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掌握知识的关键是掌握方法,学会知识的迁移而不是看数据的繁琐。所以在教学中要不囿于书本,勇于创新,做到陈题新掘,旧题新编。时刻树立创新意识,努力探寻创新途径,才能使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要让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关键是教师角色要转变,即由传授者变为引导者、促进者。总之,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突破口;调动学生积极因素,建立学生评价机制是关键;坚持理解和尊重的原则是保障。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有时教师的一句平常话、一个普通的动作都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波动,对师生关系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因素是多元的。在教学上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倡导一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进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而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动,重视每一位同学的见解,赏识他的每一点进步的思想火花。对一些问题的思考,鼓励同桌学生合作求答案,同桌之间时有争议,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重在组织指导,适时参与,切忌主观的将学生的探究引入自己的思维定势。正如 陶行知 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牛顿,你的讥笑里中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 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大家都知道我们数学作业是学生最不愿做的,我对那些做作业不主动的学生不是大批特批,而是在布置作业时这样讲,我原来想留五道作业题,但考虑到你们的心情,我就留三道题好了。(实际上他只想留三道),学生一听,马上说:老师,您还是留五道吧。老师说,那好吧,我留五道,如果你做三道,也算你完成作业。结果全班大部分同学做完了五道题。事后,我大加表 扬,这样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做作业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总之,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在具体实施中虽然存在困难,存在问题,但前景仍然是好的。相信我们只要肯接受,肯学习,肯实践,新一轮的改革会为明天的教育增添光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