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阅读:124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8/15 8:55:32
分享到:
1、体验式的课程资源开发从课程资源的角度看,教材无疑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教材并不是惟一知识载体,而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课程目标,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地把间接的理论知识与直接的感受和体验结合起来,这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采用这种方式,教师要注意分析课程目标,确定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实践活动类型;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引导并给予必要的调控活动;结束后,还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个人体验总结。例如: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的数学发现“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还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2.探究式的课程资源开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一定问题,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培养合作精神。问题既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也可以通过教师设置一定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的,;既可以来自学科,也可以源于家庭和社区;可以针对某一具体学科,也可以是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这样,教育教学活动就打破了固定教材的固定模式,可以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和学校,在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角平线与线段垂直平分线这两节课里,我都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放手大胆的让学生自制学具、自己去探究问题,而教师只是起到帮助、配合、提供信息的作用。两节课后,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教材中规定的知识,而且还运用了类比的方法找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到了更多、更深层的知识,从而可以根本扭转目前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变厌学为乐学。
  3.陶冶式的课程资源开发如何促使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场所布置以及榜样、楷模的人格魅力等课程资源,创设一定的教育教学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学生细心品味”境中之情、境外之音“,抒发内心之真切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审美的主体,通过自己的感官和心智感受和体验情境中的美感。
  课程资源开发是开发主体在主导价值取向的指导下,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从自然、社会和人组成的资源生态系统中,开发出能够满足社区、学校、学生需要的可资利用的资源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化”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将”自在价值“转化为”自为价值“的一种动态过程。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