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新课程标准用新的理念,对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建立,提出较高的要求。本文就对数感的理解、建立数感的重要性、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等问题提出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看法。
关 键 词:初中数学 新课程标准 数感
新课程标准用全新的理念,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许多与原大纲不同的要求,发展学生的数感就是其中之一。它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提出有关数的问题的全新理念,正确理解数感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建立数感,是贯彻“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什么是数感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主要是指:使学生具有应用数字表示具体的数据和数量关系的能力;能够判定不同的算术运算;有能力进行计算,并且有选择适当方法实施计算的经验;能依据数据进行推论,并对数据和推论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等等①。
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建立数感就是让学生树立起用数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学生对教室的大小往往只有一个直观的概念,而“数感”就是要学生认识教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平均每人在课室中占有的空间有多少立方米?把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标准。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并能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处理和解释。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新课程标准对数感的说明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②。同时在“统计观念”和“应用意识”中对数感的建立也提出要求。要求能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并对其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数据对决策的作用。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