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初中生物课改中探究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阅读:100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8/14 9:18:35
分享到:
三、探究教学应让学生有所发展
新课程改革是要促使每个学生全面了展和终生发展。探究教学也应基于新课改这一理念核心,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并对所学的知识有深刻的体会。有些教师误解了启发学生思维的含义,课堂上老师一味地提问,然后学生回答。或班级各小组之间进行回答问题比赛,学生答对的给予鼓励、加分,最后各小组统计出总分,评出名次。课堂气氛显得热热闹闹。但这样叫探究活动吗?探究学习的“问题——假设——制定实验方案——实施实验——结论——表达交流”的学习模式何在?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教师的框架中,怎样发展学生的能力?有些教师在上“观摩课”前把课堂设计发给学生,让学生弄清各种各样的问题。上课时师生配合,不出一点差错。这样的课从形式上看好像是探究学习,但实质上还离不开接受式的教学模式,探究活动只是一种形式,上完一节课学生并没有什么收益。有时听完一节探究学习的观摩课,总让人感到是在看一场表演,并不让人感到是在真正探究什么问题,这种搞形式主义的做法是教学大忌。
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达到共同提高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在探究教学中,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学会合作,让他们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也能让他们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有些学生对鼠妇的生活环境较了解,就可带领别人去捕捉。有些学生思维能力较强,在小组活动中对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等方面就起主要作用。在实验中观察的观察,计时的计时、记录的记录,互相配合,其乐融融。同学们在互相合作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理解,既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又增进友谊。其实,合作精神也是很重要的一种素质,如果不会与他人合作,今后势必降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不利学生今后的发展。
五、对探究教学的认识
我们倡导探究式教学,是希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适量地选用这种学习模式,以达到学生能主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有深刻的体会,发展学生的能力。但不能误认为生物课堂教学必须以探究学习为主,也不可能每节课都能用探究教学。事实上,探究教学有许多局限性。例如:探究教学更适合小班授课或小组讨论。对我国的国情来讲,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更加突出。探究教学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而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还有探究教学耗费时间较多,课堂组织教学难以把握。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掌握这一教学模式的不利之处,以免对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生物科学素养。我们教师应始终围绕这一理念,在教学中克服困难,努力探索。逐渐改变当前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接受式学习的状况。我们应积极提倡探究教学,努力使这一教学模式为广大师生所接受,领悟这一教学模式的精髓,发挥出探究教学的优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养,提高国民素质。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02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师大出版社.
刘 真 2003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解析.中学生物教学.9:1.
郭永峰 张祥沛 2004 生物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中学生物教学.1:36.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