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互动模式单 一
师生互动和师班互动占到绝大多数,师组互动所占比重小。“控制—服从”
为中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和学生的主要行为模式,相互切磋形的互动较少。同时,绝大多数互动由教师发起,由学生发起的互动极少。如此的弊端在于,虽然课堂上有互动,但是互动仍由教学控制,学生的反馈多数在教师的预期之中。
低效的无效的师生互动仍居多数。
另外,在教学法层面,师生互动拘泥于“提问—回答—反馈”的模式。教师对于互动的理解存在偏差,未能将互动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1. 实现有效师生互动的途径
基于师生互动在中学英语课堂的现状,我以为,中学英语教师在充分理解
互动的实质和内涵的基础上,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使师生互动更有成效。
1. 提倡民主平等。师生之间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此处的 平等包括认知
和情感两方面。从认知角度,教师不应以权威自居,更不能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报有偏见。在情感方面,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人格,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抱负志向,以及他们的选择的判断。教师不应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塑造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发现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展开对话,相互理解,真诚接纳,学生获得平等、尊重、信任、和谐等师生关系的积极体 验。
2. 恰当运用非言语行为。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要力争合理运用面势语,并加
强师生间的眼神交流。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运用得体的眼神能使学生自觉融入到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去。不恰当的视线活动,例如不恰当的注视部位的延续时间,都会使学 生精神紧张,不能认真听课。同时,教师需要加强手势语的运用,包括指示性手势,强调性手势,会意性手势,和评价性手势。 利用手势对言语进行补充,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并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增强记忆效果。
3. 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教师除了在“提问—回答—反馈”模式下发起师
生互动外,需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创设更多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选择合适的话题,在课堂上通过讨论、演示、 合作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展开互动,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表达欲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力图营造出宽松和谐、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其次,教师可以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做到审时度势,把握学生心理,利用“启发”和“探究”促进师生互动。
4. 提高评价质量。评价是课堂中教师用以激励学生的重要手势之一。教师
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互动的质量和积极性。首先,教学评价在遵循激励性原则。在中学课 堂上,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保证当前知识的准确传输的基础上,给学生促进鼓舞,激发其学习主动性的积极性。其次,教学评价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纵向地对学生作出评价,对于优生可着重于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迈进的进取心,对于差生,则着眼于激起他们的自信心,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总之,真诚、热情、恰到好处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和教师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互动和交流,并激发他们参与师生互动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