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产生了大量的 “学困生”,这是存在的事实.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动机不明或较弱,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又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迫切性.因此,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 “我要教” ---老师逼得紧,教得累; “要我学”---学生学得苦,不爱学”的现象.这不仅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更导致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初二,初三阶段), “英语学困生”较大比例的产生,有些农村中学的 “英语学困生”比例甚至高达30%---40%.为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对 “英语学困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若不改变学困生的局面,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及其人生的发展.
什么是 “英语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英语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英语学习效果低下,英语学习成绩差的学习困难学生. “英语学困生”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动力型困难,所占比例最多.他们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及自我意识方面存在较多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地被动机不足所抑制.如何树立他们的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机是关键问题.2.能力型困难,所占比例最少.能力较差是他们学习上的主要障碍,动机,意志力水平不低.就是一些对待英语学习还很认真,积极,但就是读不好的学生类型.3.整体型困难.这类学生的能力较差,动机意志及自我意识水平也较低,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低,造成持续的学习困难.同时,长期的学习上没有成就感,经常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否定,使得他们渐渐产生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我就是差,我就是读不好),从而散失英语学 习的兴趣和动力.
那么英语学困生是怎么产生的呢?(一).学习方面: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智力方面,这些学生不善于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削弱了学习思维的独创性和深刻性.还有 “英语学困生”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课堂上经常分心走神,缺乏有意注意的稳定性.非智力方面包括对学习英语的动机不明确,处在被动学习的局面,没有 “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大多数 “英语学困生”意志薄弱,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学习,经历几次挫折或失败就失去信心,放弃学习.而学习优秀的确学生都能克服困难,战胜并超越自我; “英语学困生”还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不善于知识的系统归类和总结,他们习惯于机械记忆.(二).英语教材方面的原因:现行的仁爱版英语教材(新目标,湘教,冀教版也如此)教材的容量大要求高,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初中三年要学习记忆近两千个单词和词组,使得学生 “叫苦连天”. 英语学科的特点是知识点分散,每天都有新的知识,如果学生不勤奋,偷懒,日积月累,那么多的知识点就会像一座座山堆积在他们面前,自然使得这些学生采取 放弃的态度,从而散失学习英语的进取心.(三)教师方面:有些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是很高,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语音语调问题较严重,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课堂设计单调,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对学生的创新及求异思维训练,教师跟着应试教育的 “指挥棒”走,造成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对学习差的学生缺乏耐心,听之任之,误人子弟.(四)家庭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而一些农村家庭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父母经常吵架,孩子无人教养,缺少家庭温暖,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子女,导致孩子好逸恶劳,不思上进 ;有的父母则认为学英语没什么用,这样的思想无疑对孩子产生无所谓的态度对待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