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多不足,传统教育中的诸多缺陷都对培养中学生的地理兴趣和能力产生很大的的阻碍,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①老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②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他们视教材为金科玉律,把毫无遗漏、毫不越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③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这对培养中学生地理兴趣和能力产生相当不良的影响,学生会产生厌学地理的情绪。④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个体性,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课堂上很少看见人际间的交流,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交流是培养兴趣的温床,如果没有交流,兴趣极有可能被扼杀在摇篮里。⑤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⑥多少年来,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是循着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程 序,采用一连串的追问,牵着学生亦步亦趋地接受一个又一个结论。这种被动“探索”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是掌握教师所交给的数学知识,会做题,考试能够取得好成绩,却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⑧传统的课堂教学上过分强调了教师的教,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真正地做到拷贝不走样,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加谈不上地理兴趣与能力的培养。
2.1.2 新课程理念对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
2.1.2.1 转变教育观念,实现师生平等
传统教育中“重教法设计,轻学法指导”;“重课堂训练,轻实践应用”;“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师生长期处于一种不平等的状态,压抑着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完全不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知识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教育观念的创新是突破口和大前提,为此,在实践中我们必须要做到:
1.科学地对新教材进行定位,认真把握新教材的素质教育方向
2.老师应充分信任自己和学生,放心大胆地进行教改,把学习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人文关怀。从而使老师在学生中产生强烈的感召力,使教学不再是冷冰冰的理智活动,而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充满激情的学习活动。
2.1.2.2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
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自主探索,并自主得出结论的过程。根据这种指导思想,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应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从而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老师应善于换位思维,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超前的预测,、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这些亮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