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阅读:86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7/17 15:56:25
分享到:
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而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等,学生在应 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例如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中对于公式的推导中就渗透了归纳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分析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思维领域,也使他们学到的不仅是一道习题的解法,而且还学到了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 方式。
第四、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 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 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错析教学”,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