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预习的作用

阅读:89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7/17 15:49:05
分享到:
到不懂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存在过多的恐惧心理,而是要对不懂的知识做一个标记 ,以便在听讲的时候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这样,会使听讲的效率更加高,不致与整节课都要强迫自己集中精神,反而效果不是很好。也正是因为有问题,在老师讲解时,学生才会格外的注意。
三 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
我们知道 一节新课所讲的内容并非绝对都是新知识,总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增添新的部分,这也是数学学习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的特点。通过预习,如果把旧的知识加以适当复习,就能减少听课中的困难, 把精力集中到新的内容上,提高听课效率。新的知识是原有知识基础上合乎逻辑的发展。一般说来,大多数学生对新的章、节的大部分内容可以完全看懂,即使对有些知识,在预习中怎么看也看不懂,也没有关系,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自己学习中 的薄弱环节,也可能是自己不熟悉的思考方法或特殊解法等。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 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
 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己的自学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预习是自己独立地由已知向未知进军,需要较强的阅读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而长期坚持预习,又可以提高独立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教科书中对所学的知识都会有系统的论述,且会较全面的对知识进行论述。但是这毕竟不是学生自 己掌握的东西,学生很难有自己的体会。必 须通过自己的阅读,然后加上独立的思考才能有所理解,从而达到搞清思路、掌握要点、找出重难点的目的。所以能坚持预习的同学以后自学能力必然较强,并且有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在预习时不仅可以看教材,还可以 同时钻研相应的参考书,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理解所学内容,有时甚至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弄懂了一些知识,同时也还有一些理解的不是很透的知识,这时学生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会通过继续学习的方式直到把问题搞清楚为止。这就会达到对自学能力的锻炼的目的,也促使其往更深层次去思考问题,从而使其潜力得到较好的锻炼。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