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是接受语言信息的前提,只有听懂才能正确地接受语言信息与正确地反馈信息、利用信息。据专家统计,人们日常交际活动中,45%的时间用于听,30%的时间用于说,16%的时间和9%的时间分别用于读和写。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听力培养的必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听说作为一种交际技能常常决定着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随着英语考试制度改革的发展,听力作为英语考试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已日益凸显。而初中阶段学生听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接受英语教育和英语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也会影响他们走上社会以后的发展,因此,初中阶段学生有必要努力加强英语听力的训练,为将来的英语学习做好积极准备。
一、听力的文化因素
(一)、与文化语境相关的词汇
通常来说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词汇的时候都会了解其词的意义,但却常常忽略掌握其内涵。其实.英汉这两种语言在词义上并非一一对应,如不挖掘词汇内涵则会导致“听文生义”,造成听力理解失误。比如下面对话。
A:Would you like to have dinner together?
B:Rain check.
这两句对话中没有任何生词难词,但是往往听者却对B的态度一头雾水,不知道其恩表达的含义是什么。这正是因为对rain check这个词组不理解而造成的。从字面上看,rain和check是“雨”和“支票”,但其实rain check却是“改13再约”的意思。Rain check来源于美国的棒球比赛.指“比赛因雨延期举行时观众可以凭借入场的“未来”入场券。随着时代的发展,rain check也逐渐被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它可以表达“缺货商品未来出售时的不涨价保证”,也可以表达。延迟到下一次再约会”。下次一定”的意思。又如,pink slip从字面看是“粉色的纸片”,但其实因20世纪初期,很多公司都在发给员工的周薪信封里放一张粉红色的小纸条来通知对员工的解雇,所以有了其“解雇通知书”的含义。对这些与文化语境密切相关的词汇如果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内涵,试问听者又怎能准确理解所听内容呢?
(二)、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在我国长期以来的英语教学中语言一直被放在了首位,而关于英美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导人则常常被轻视甚至忽视。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却会导致听力理解偏差。在英语的文化语境里,问候方式、道别方式、称乎语、对称赞和表扬的态度、谈话题材及价值观念等均于汉语的文化语境不同。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就常会对听力材料的理解产生错误。例如,曾有外国游客到北京旅游,中午饭后想去厕所,于是问翻译:“Where CSZl 1 wash my hands?”由于翻译没有注意到通常在英美国家人们都是在washroom里面洗手,而wash one’8 hands已经变成了上厕所的委婉用法.所以误答为:“Well,you c舳wash your hands anywhere”,从而闹了个大笑话。又如,在。The path to November is uphill allthe way.”这句话中November不仅仅表达“十一月”这个含义,它还特指“十一月举行的总统大选”。如果不知道November的这层意思是不能真正听明白这句话的。
(三)、思维文化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言反映了一个语言社会团体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也影响了语言的词语使用,句子结构等。所以,学习语言不仅要掌握词汇、语法和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和培养目的语使用团体的思维方式也至关重要。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根深蒂固的母语文化和中式思维常常造成他们在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