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教材的认识和体会
初中生物新的课程标准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把课程内容列为10个一级主题及若干二级主题,并置所有主题于生物圈这个大背景下,旨在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环保意识。在学法上,倡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终身发展。教材编排上,图文并茂,信息内容形式繁多,如科学、社会、技能训练、科学家的故事等等,无疑大大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直观性及艺术性,更加符合初中 阶 段儿童少年的认知特点。但对生物学知识的描述较之原来的教材却减少了很多。以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为例:该册分三个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图中的绿色植物。内容涉及生物圈,细胞结构及生物体结构层次等重要基础知识,以及光合、呼吸、蒸腾等重要生理作用。知识内容很多,且很多概念,原理既抽象又枯燥,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和我的同事们深感 这一册教材很不容 易。故,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再加上在我市每年的中考中,该册内容总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如何更有效地完成教学,就成了我们特别关注的问题。
二、领会课标要求,把握教材,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在制定每节课案时,应认真理解课程所涵盖的知识内容,生物学技能及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注意把握课程的信息量及设置层次,结合学生和教学实际制定出教学计划。
三、丰富教学手段,化难为易
在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许多知识较为抽象、微观,对于刚迈进中学校门的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很困难。如何开好头,增强学生对生物的喜爱,并为今后的学习甚至深造奠定基础,对生物教师尤其重要。
案例一:对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这部分知识通常老师们都会选择挂图模型或课件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而我在课堂上会让同学们跟我一起来构建一个活灵活现的“细胞”:把一个水杯视作一个细胞,在杯里的内壁贴一层窗花纸→注入胶水→放入一颗红枣,即成一个简易的细胞,它们分别代表细胞 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案例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部分知识进入到分子水平,在教学设计时,注意耐心引导,层层深入:为什么说细胞核量遗传信息库?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克隆羊多莉是怎样诞生的,看看这个生物科学技术的成功能带给我们 什么启示?‚遗传信息的存在,让我们对细胞核无比好奇,我们要探究——细胞核中有染色体;ƒ那遗传信息与染色体是什么关系呢?——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遗传信息即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