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中国课改模式“样本”调查

阅读:195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5/1 16:46:57
分享到:

来源:中国教师报

太阳照常升起,变化每天发生。转眼间,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步入第11个年头。
走在课改路上的中国教育,正以从未有过的变革的勇气,挑战着曾被人奉为金科玉律的各色经典,这支队伍里,活跃着许多闪亮的身影,洋思、东庐、杜郎口是其中的代表。这里,我们无意对典型们做出一番比对和评价。因为,课改原本就是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不断继承,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和发展的过程。
本期调查,我们力求站在客观、公正、科学的立场上,旨在通过锁定模式,以,试图展示课改的基本历程,厘清课改发展的脉络,从而给力中国教育。
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相信这是很多初登讲台的教师都会碰到的类似问题。10年前,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确定:找凯洛夫去!
这位苏联著名教育家提出的五步教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教师,因而成为我国教育界倍加推崇的通用模式。
何谓五步教学法?按照教科书定义,即控制课堂教学的五个主要步骤: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相信这五个步骤对于“60”“70乃至“80一定不会太过于陌生。从小,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课堂上成长起来的,在记者的调查中,这样的回答比比皆是。课难道不应该这样上吗?如果不检查复习,不巩固新课,不布置作业,还是合格的课堂吗?
事实是,固有的课堂模式正在不断被突破。创新,一直是教育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永恒的主题。尤其是最近10年,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育这座花园里,正盛开出各色模式的花朵,它们百花齐放、争奇斗妍。历数近10年来的模式,比较知名的有成功教育教学模式、主体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导学型教学模式、双主教学模式,还有曾引起广泛反响的尝试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八字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等等。
从最初的唯一选择——“五步教学法,到现在的乱花渐欲迷人眼,层出不穷的模式不仅教师迷惑了,校长迷惑了,就是一些教育专家也迷惑了。模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词汇,于是,中国教育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有些人提起模式喜不自胜,觉得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福音,有的人则对其厌恶无比。
捧杀棒杀,都不是面对事物的应有态度。仔细分析和梳理模式演变的历程,我们会发现,模式正验证着中国教育几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最初的开始:五步教学法
 “为什么会有五步教学法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解释说,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
夸美纽斯首先提出班级授课制,把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变为一个教师同时对几十个学生进行施教的群体教学。赫尔巴特将课堂教学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都是强调了教师的。此后,凯洛夫将其形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教师的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毫无疑问,这种模式对中国后世教育教学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加上中国自古就有尊重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推崇学习的传统,因而凯洛夫旋风之劲可想而知。
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模式让教师领悟和掌握了课堂讲授教学的步骤、门道和技巧,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因此得到了提升。余文森说。
但缺陷和弊端也显而易见。在五步教学法中,我们明显看到,其过分注重和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学生在这里几乎是看不到的。
伴随而来的是千篇一律的教师课堂。以语文教学为例,在五步教学法的指导下,语文课无非是作者生平、背景介绍、记忆生字词、段落分析与归纳段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再好的文章,经语文老师一讲,马上就被肢解成一堆的知识,哪里有语文之美!现实是,这样的课堂在中国不在少数。
五步教学法还适合教学的要求吗?从怀疑走向行动,一些学校和教师正尝试着改变。
江苏省特级教师邱学华,他的尝试教学法是把教学分成7步进行: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尝试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特别强调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提倡学生要能尝试,多尝试。
比较著名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卢仲衡教授,他创造出启、读、练、知、结自学辅导模式。就是主张先学后教,让教师在开始上课和即将下课时,面向班集体进行,两个环节约占15分钟左右;中间30分钟都属于学生,由他们来自主完成阅读、练习、反馈的学习过程。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也在这个时期提出了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在魏书生看来,这六步程序,可以依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理解的难易程度形成若干变式,比较浅显的文章,以学生自学解决为主,其他两步可以省略;若自测效果好,自结则可略。但无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重要。
尽管这些模式名称不一,但它们的意义在于,在历经艰难的教育教学观念挣扎和技术涅槃之后,开始从课堂冻土里苏醒,尽管它们依然重视”“结合,但对的张扬仍不失为一种壮举,尤其是洋思中学。
洋思变形记:先学后教
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课堂教学来说,洋思中学的突破算一个奇迹
这所位于江苏泰兴的一所破落农村初中,提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念,他们的课堂模式主要分为三段,有六个环节。三段即先学后教训练
先学的操作要求:1.揭示教学目标,教师用投影仪(或口头、板书)显示,三言两语准确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2.明确自学要求,教师向学生讲明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时间以及如何检测自学的质量,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时间2分钟左右。3.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时间58分钟。4.学生汇报自学结果, 通过板演、练习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为后教作准备,时间58分钟。
接下来是后教环节,教师对带有倾向性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学生讨论质疑、交流发言等形式来解决先学中出现的问题,时间810分钟。
最后是当堂训练环节,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时间不少于15分钟。
与传统的教为主相比,洋思中学明确把学生的先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提出,并予以特别强调,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洋思中学的亮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可供操作的模式,而当堂训练又辅以课堂四清,则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益。
与传统的五步教学法相比,不难得出,洋思中学的先学主张无疑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重大突破。洋思的课堂变形记为他们带来了巨大声誉。直至今日,仍有学校前去洋思中学取经
曾经有文章这样描述洋思中学的课堂:随意走进初二年级的一堂生物复习课,一样朴素而简洁的装束,一样年轻的面孔,课堂在学生对照复习提纲自主看书、提问检测、再复习、再检测以及最后的练习巩固等不同的环节中紧张地转换着,时间被细化到10分钟、5分钟,甚至1分钟。一节课,40多道选择和开放问题,全班40多个孩子,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单独和集体检测。
上课就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是洋思中学老校长蔡林森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而这也是很多参观者印象最为深刻的话,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打仗,争分夺秒,丝毫不敢懈怠
对此,也有一些人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洋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意也许是想探索学生主体。但在实际的课堂操作中,教师除了是课堂的设计者、参与者、合作者外,还是直接的决定者掌控者,换句话说,因为有这样角色的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并未真正也无法真正得到落实。但洋思带给中国教育的启发作用不容抹杀。一位资深教育记者这样评价他眼里的洋思课改。
     来源:  编辑:dbwolf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