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重反思 促提高——浅谈新课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反思”

阅读:111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3/13 18:32:56
分享到:
我县新课改的“六步·四疑·五悟”中的六步为“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合作,展示交流;寻疑辩疑,拓展延伸;归纳总结,价值引导;当堂检测,学法指导”,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学反思”。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这个环节似乎形同虚设,教学活动在下课铃声中就宣告结束。“教学反思”似乎可有可无。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的确,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但是,不少教师却让自己一闪而过的教育“灵光”白白消失,让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被“同一块石头”所绊倒,让自己最为得意的经验随着岁月流逝。在喟然长叹的时候,往往后悔自己因为太懒、太不屑或太粗心没有记下那些宝贵的东西,后悔当初自己不明白反思的意义,不知道反思的方法。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让我们现在就起笔、摊开纸,记下你的教学反思吧。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并把反思看做是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师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教学反思”顾名思义,就是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创新型”、“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并对后续行为产生影响。他为此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教学是一种生命活动,生活有多广阔,教学空间就应该有多广,教学反思应该向社会生活延伸。可以通过一些与教材相关内容的社会实践、调查访谈活动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学会教材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做好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反思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它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而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那么,反思什么?怎样反思呢?
下面我就自己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教学反思”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反思的主要内容
1.教学目标是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的序幕,也是我们要反思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不同的教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预设,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最终落脚于“学生的发展”,包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等目标,决不能回到知识中心的老路上去。问题举例:在使用教材上是教教材,这是用教材教?
2.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合理。
为了引导学生走向探究,新课程《思想品德》教科书设计了大量探究性活动。活动内容的增加使大量的教学内容分散到了活动性课程中。要让学生掌握这些活动中的知识,就需要将它们挖掘出来。我们挖掘教材的依据就是课程标准。问题举例:“我的教材”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3.教学方法是否以学生为主体。
在“以学论教”的课堂上,教学活动不可能完全按教者所预设的那样进行。哪种教学方法是学生适应的,哪种是不合适的,哪些教法实现的互动是积极有效的,哪些是低效率或无效的,都需要我们在课后进行及时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以学生为主体,是否激起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一些反思:
①有没有使学生明了自己要学什么和获得什么?
②有没有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③有没有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
④有没有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⑤有没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⑥有没有帮助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⑦有没有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4.教学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行动后如何反思新课程理念是否得到落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①教学有没有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②教学有没有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③教学有没有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④教学有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⑤教学有没有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⑥教学有没有让学生参与课程的实施?
⑦教学有没有教师自己的课程创造和开发?
⑧教学有没有健康地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goldfishe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