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作文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作文教学的改革者也进行了反复的尝试,但至今作文教学仍没走出陈旧的天地。笔者认为,目前的作文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心理的疏导(软件),常常只重视作文技巧的辅导(硬件)。笔者认为,作文技巧的辅导只是作文教学之“标” ,而作文心理疏导则是作文教学之“本” 。长期以来,我们在作文教学上始终治“标”不治“本” 。其结果,试图以师之昏昏,使生之昭昭,难怪多年的作文教学始终走不出怪圈。
当然,传统作文教学中传授学生作文的写作技巧,这本身无可厚非,也是作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例如,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怎样立意、选材,教会学生 怎样谋篇、布局,教会学生体会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作文与阅读之间的关系以及作文如何通过“四关”(材料关、思想关、结构关、语言关)等等。何况,“要提高 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得从阅读教学入手,从基本训练入手” (张志公《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这些都是学生作文的基本功,是“标” ,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我们更应该明白,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劳动,她应该来源于学生的“内驱力”和“原动力” 。其实,作文教学必须有源头活水,才使作文之渠“清如许” 。作文教学只有切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切入学生的精神领域,切入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激发学生旺盛的写作欲望,激发学生蓬勃的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动力。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纲举目张,必须“标”“本”兼治,必须软硬并重。这可能是目前作文教学的一条可取之路。通过这样的努力,让学生达到“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新境界。
一、让学生端正作文态度
作文态度是指对于作文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我们应该首先让学生明确作文的目的和意义,否则作文和作文教学就茫然不知所措:或者让学生机械地重复进行“课堂作 文” ,或者是为学生专门讲授作文技巧的“技巧作文” ,或者是围绕中考、高考指挥棒转而进行猜题、押题的“应考作文” 。总之,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作文的目的和意义。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真正明确对作文的认识,端正作文态度。
作文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它应该是从作者的心灵深处歌唱出来的东西”(列夫 托尔斯泰语)。这里的“心灵歌唱”,就是指精神劳动、“心智”运作,是学生内心世界的流露,是学生思想感情的外现,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寄托。这岂是仅靠技巧训练、押题猜题、机械背诵所能解决的问题?作文其实是一种自觉、自愿、自娱、自乐的心理活动过程,而不能理解为一种表面应付或心理负担。诚然,中考、高考 需要写出理想的高分作文,而日常生活几乎一刻也离不开作文,生活处处有作文,“留心处处皆学问” 。学生带着一双聪慧的眼睛,用心观察生活,用心体会生活,用心感受生活,要做大千世界的感受者,要做美好生活的发现者,要做正义真理的实践者。经过感悟,他们发现“风景这边独好” 。学生明确了作文目的,端正了作文态度,并且坚持日常的作文训练,如坚持写日记、周记、片段作文、半命题作文、全命题作文、想象作文。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作文习惯,从作文中感悟到真正的乐趣,这样的作文才受学生的欢迎。如果能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和热情,那么,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会文思泉涌,他们 “我笔写我心”,描绘美好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刻画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抒发激越豪放的内心情感。或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或淋漓尽致,酣畅洒脱,或激荡澎湃,热情洋溢,或振聋发聩、随心所欲。总之,这是心灵的碰撞,是情感的交流,是内心世界的外在流露,是真实情感的写意。
二、助学生体验作文情感
作文情感是伴随着作文态度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有一句话叫做“愤怒出诗人”,这也许是对作文情感的最好注解。军人上战场要进入战备状态,演员演出要进入 最佳状态,学生作文也要进入体验状态,这种状态其实就是伴随学生作文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情感体验,这种体验越深刻,越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他们有时会有苦涩的回忆,有时会有美丽的幻想,有时会有疯狂的发泄,有时会有冷静的思索。请注意,这是他们内心情感的真情体验,是真实世界的真情表白,其实他们正在进 行着作文情感的体验。他们会体会到其中的无穷乐趣。有的作家甘于清贫,躲进文学的象牙之塔,拒绝外面的滚滚红尘,经营自己的精神乐园,就是因为这些作家们有着独特的精神体验,他们在独自享受着这份独有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