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课堂有效提问的三原则

阅读:192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6 16:08:45
分享到:
4)你如何判断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引出对两者区别的认识)
5)外资经济也有这些优点吗?(引出外资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在作用上的相同点)
6)你认为外资经济仅仅只有这些优点吗?(引出外资经济特有的作用)
学生对个体私营外资经济都有着感性的认识。教师从这个入手,使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借助第一问,产生了跃跃欲试,欲说还休之态;教师借助这一问,获得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
2.层次性原则;
提问,应从整体考虑,使提问成为一个问题之间彼此有着内在联系的系统,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层层推进,步步提高。所提的问题富有系统性,不能杂乱无章,不能漫无中心,不能太琐碎。教师可根据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围绕一个中心,层层深入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提问应按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入求知的高度。
例如:我在教授:九年级《共同的问题,共同的选择》一课时,就设置了三个大问题:1、在我们的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2、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选择?
这三个问题,有一定的层次性,第一个问题,所有的同学都能回答,尤其是给差生有发言的机会;第二个问题,就要从这些问题中进行归纳总结,这就稍难一些,需要一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中等及以上的同学可回答;第三个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回答的。于是,我让学生们展开讨论,最后每小组推选一个同学发言,这就需要集体的智慧。通过这样的层层深入地提问,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落实了教学目标,也进行了思想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教育原则是任何教育活动最根本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与理论联系原则都是贯彻启发性教育原则的具体体现,而智育与德育相结合的原则虽然是政治课教学所特有的,但仍应建立在启发性教育原则之上。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启迪学生联想所学的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解决疑难问题。所提问题,不能太空泛,太深奥,应该具有适度性,让学生通过思考可以“摘下果实”。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果,把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才能走出传统的应试教育误区,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有潜力的人才。
如我在听了初一的思品课《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后,与诸位老师就教学思路设计进行了再探讨:
1.请列举你喜欢的动物与植物(对话)
2.你为什么喜欢它们?
3.多媒体展示——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讲解)
4.讨论:是否有生命就精彩?(并布置演讲题)
5.演讲:我要让自己更精彩
教师运用了对话、讲解、讨论、演讲等教学方法,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充满活力。而且从教学设计看,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开始,讲自己喜欢的动物与植物,然后扩展到整个世界,世界的精彩是因为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是否有生命就精彩。这是对教材的深化,同时结合学生的体验与探究,演讲在讨论基础上有感而发,这不仅让知识学习循序渐进,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做到了循序渐进。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goldfishe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