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课堂有效提问的三原则

阅读:192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6 16:08:45
分享到:
当今社会,由于个别城管的个人素质,导致人们对城管有着很大的不满,对城管执法也有着很大的不理解。当我展示这则材料时,学生的认识是一边倒的指责。教师通过前面两个问题的探究,使学生看到了出现这种现状的深层次原因,不能仅仅归责于城管。第三问,当要求学生为城管执法想办法时,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几个学生抱着童真的心态,主张城管把老人的红薯都买回家。大部分同学从书本中寻找到的答案是:“劝其回家。让他别卖了”。对一般的教学来说,得到这样的答案,基本已经实现了目标。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办法根本就不是办法,什么问题也没解决。所以我接着提问:
4)你认为,这个老人会听从城管的建议以后不卖了吗?(得到的回答是,肯定还要卖,生活还得继续呀!)
5)请重新想办法:老人什么情况下才会不卖红薯?
(生活有着落了。这就需要政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或者加强市场管理为老人找一个合适的经营之地)
“学而不思则罔”。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教师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同时,更要要培养认识、“解决”社会现象的能力,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思维的花朵,结出地球上最美丽的果实。
3)知识目标,这一目标可分为了解、明确、理解等不同的能级要求。这一目标的实现是构建政治课堂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根基。对于基本知识的讲解,新课改要求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过程和对获取知识的体验过程相结合。本着这样理念,针对不同的知识要求,我采用了不同的设问方式。
第一:对于了解、明确级别的,我采用直问直达式的方式。由教师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提出问题,以便学生直接寻找答案。
如在讲“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时:我先让学生读了一遍我国宪法的规定,然后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以下几个小问
1)你(学生)有选举权吗?(明确“年满十八周岁的人”才有)
2)所有的人都有选举权吗?(明确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选举班长和镇长是不是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明确这一权利是指选和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利,和民主选举有区别)
4)如果让你选的话,你准备选谁?(明确行使好这一权利对个人的意义,培养政治素养)
新课改为了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教材在概念的表述是较清晰的,浅显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也较容易理解。但事实上每个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的指向。提问设计就必须扣住了这几个点,使学生加深对此概念的认知。
第二:对于理解级别的,我采用了层第式设问。这一提问的方式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一层扣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彼岸。
如在讲“非公有制经济”时:我的设计思路是:
1)学生举例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这是调用他们的知识储备,)
2)你认为早点摊位的存在好不好?好在哪里?(引出对个体经济作用的认识)
3)你认为私营经济有这些优点吗?(引出对私营经济作用的认识)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goldfishe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