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中考资讯 > 阅读文章

面对教育冷暴力 别让我们的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阅读:79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11/11 11:46:42
分享到:

  时下,从不时跳出的新闻事件来看,在孩子的教育上存在许多误区:过重的课业压力让孩子不堪重负;瞄准应试的教育内容过于膨胀、挤占了几乎所有的时间,而关注孩子心灵等方面的教育付之阙如;美的教育、爱的教育、意志的教育、健康的教育不同程度缺课”……

  这影响着孩子的茁壮成长,也影响着我们明天的发展。

  新闻背景

  日前,一些乱象映入公众眼帘

  西安一小学让调皮、成绩不好的学生戴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老师称此举是为了激励学生上进。

  山东省东营市某中学有班级实行奖罚制度,违规违纪的学生会被罚款,罚金将用来奖励学习进步者。事件曝光之后,学校纠正了该班级的做法。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某中学实行差异化校服:红校服是优秀生的专利,普通学生穿的是蓝色或白色校服。红校服背面印有白色优秀生字样。

  浙江省慈溪市某小学的3个男孩因为不遵守课堂纪律,遭到老师惩罚:脱下裤子,在学校操场上跑步,旁边还站着两个女生监督。目睹此事的网友拍下照片,发到网上。(记者黄碧梅整理)

  最近发生了诸如绿领巾等一系列校园冷暴力事件,引发了各界关注。

  专家指出,事件背后有一系列深层次的原因,如教师的生活压力以及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教师专业培养体系中德育内容的相对缺失、公民意识在教育领域的淡薄等,这些都值得反思与警醒。

  制造疏离将造成深层伤害

  专家指出,红校服、绿领巾等,事实上造成了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差距与疏离,这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将是终生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林丹华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社会性培养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是同伴的接纳、认可和肯定。同伴的认可对他们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父母对他们的影响。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不被同伴接纳,甚至被同伴嘲笑,这会造成心理上深层次的伤害,因为这伤害到了最根本的部分——自我的部分。这将会对其将来的成长、融入社会造成深远伤害。

  网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帖子,发帖人是树枝上的月亮,清晰地反映出遭遇校园冷暴力之后,孩子的受伤和无助:

  我还很清楚地记得那是两年前的一天,我们班要上公开课,在上课之前,我们班的同学很多都被警告道:上课的时候要表现精彩,可是我真不争气,我那节课让老师失望了,是很让老师失望的那一种,我的心里一直很内疚,因为我一直都是一个好学生。可是,从那节课之老师对我的态度完全变了,变得对我冷漠了,我分明能感觉到每次给老师打招呼时他那种不屑一顾的表情,我当时的心情真的很难受,说实话,我每次眼里总含着泪水。

  从直接的打骂、责罚发展到今天的冷暴力,看起来惩罚方式不那么负面了,但实际上伤害却升级了,因为伤害到了心灵。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教育首先要唤醒孩子的自尊,自尊才能自信、自立、自强。如果用这样的教育理念来主导教育行为,就不会出现这样惩罚和对待学生的方式。山东省威海经济开发区皇冠小学校长于艳丽说。

  教师的育人能力还没跟上

  人的成长过程中必然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林丹华强调,不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关键是在学生犯了错误之后,要以尊重的心态去教育孩子。

  “‘冷暴力是老师给学生做出了一个最为糟糕的德育示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说,事件的发生反映出老师自身德育素养的缺失以及教师德育专业化培养的缺失。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应该是第一位的。但遗憾的是,目前在教师专业化的推进过程中,教师教学的能力大大提升了,但育人能力的提升还没有跟上。

  檀传宝举了个例子,在日本,如果师范专业的学生没有修满德育的学分将无法取得教师职业资格认证,但在我国却缺乏类似的制度保证,仅靠老师在实践过程中慢慢摸索,其成本和代价是巨大的。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简单地将学生划分为优、差,要以发展的眼光发掘每一位学生的特长。林丹华指出,对犯错误的学生,如果不是立足帮助,而是立足否定,教育就会偏离轨道。

  别把无知当创新!如果有充沛的教育情感,扎实的教育理念,就能判断出行为是否合适。于艳丽强调,我们需要反思,对于有教无类我们到底认识多少,领悟了多少?教育理念的落后、匮乏,教育情感的缺失、教育风气的浮夸都导致了教育行为的简单,或别出心裁

12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kostba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