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中考资讯 > 阅读文章

面对教育冷暴力 别让我们的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阅读:79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11/11 11:46:42
分享到:

  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缝中扭曲

  冷暴力事件发生之后,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教师自身。

  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全社会的关注,这对教育和对教师的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艳丽说,目前,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导致素质教育举步维艰,教师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缝中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地工作与生活,这就容易催生扭曲的教育方式。

  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反思,冷暴力是公民意识淡薄在教育领域的折射。檀传宝说,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但事实上,目前,无论是教育内部还是教育外部,尚未做到将学生当做具有独立人格的平等公民来对待。

  北师大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院副教授向蓓莉也强调,如若倡导尊重人性尊严与完整性的教育被纳入我们中小学课程以及教师的培训课程,我们有理由相信,老师们将更有可能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采取更为适宜孩子成长的教学方法。

  专家说

  嘲笑比耳光伤害更大

  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不被同伴接纳,甚至被同伴嘲笑,这会造成心理上深层次的伤害,比扇一记耳光带来的负面作用更大。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林丹华

  如果把老师比喻成产品,就应该在产品出厂前,给予现代教育理念、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等德育内容的培养。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

  如果教师群体本身就存在各种心理问题,能避免他们在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往中出现各种非理性行为,甚至把学生作为自己负面情绪的出气筒吗?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网友说

  不能用陋习代教育

  @如果爱欧伟强:此前坊间热议为何中国岀不了乔布斯,有色教育正是一大毒瘤。人为把学生分成红黄蓝、优中差,非此即彼。殊不知创新的本质在于变,在于破坏性思维。把学生拴上标签就禁锢了思想的可能性。

  @孙骏毅: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决不是把学生分成好与差,而是指针对不同对象实施其可以接受的教育。反观现在唯分数论,人格歧视,以陈规陋习管理现代教育;嘴上喊教改,十年无效果;相当一部分教师人格有缺陷,既缺乏教学新理念,又缺少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黄土高原黄土包:成绩歧视,贫富歧视,地位歧视,人身歧视,歧视!歧视!这种素质,自身怎能不被歧视?

  @vv微言: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类的灵魂。如此充满歧视、冷漠和压抑的创意教育方式层出不穷,教育者们该认真反思反思了!

12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kostba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