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场作文中,文章的思想内容固然重要,而表现形式技巧也不可轻视。笔者从历年考试俄文中发现,许多学生因语言于瘪、缺乏文采、平淡无奇而严重失分。其实,有些应试作文材料一般,可是经过作者巧妙“打扮”,就变得新颖闪光,使人耳目一新。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归纳了一些比较简单新颖别致的“打扮”秘籍。可以快速在中考作文中抢分。
秘籍一、精雕题目,“抢分”开头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眼睛可以透视文章的思想内容。有些题目没有丝毫新意,让人一看就不想再看内容。这样的题目怎能给阅卷老师留个好印象。如以“母爱”为话题的文章,很多同学会写成《我和妈妈》、《难忘的一件事》、《我的妈妈》等作题目,这些题目在考生心中似乎是“万能题目”。当然就显得平淡无奇,若能换成《母爱如水》、《宽容的手》、《烛光》等,就具的一定的吸引力、感染力。相信会让批卷老师眼睛一亮,自然会提高老师的评分。
秘籍二、活用技巧,包装“抢分”
除题目以外,在写作表达的过程中,包装打扮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一篇文章的主体所在。当然这部分应该是“打扮”的重点,要花大力气,多方位立体包装。
一、引用诗词名句。
名言警句、诗词是古今中外文化中最精炼、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正确的运用它,将为我们的作文增色不少。名言诗词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巧妙仿写套用。如下面一篇中考作文片断:青春无烦恼,不言愁。我喜欢辛弃疾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因为没有愁,所以便不识愁的滋味。所谓的愁绪满怀,多愁善感,那是无愁的青春独特的表现。
这个片断就巧妙地直接引用了辛弃疾的诗词,分析了无愁是青春独特的表现,说理充分,具体形象而不空洞干瘪。又如:昨夜月朗星稀,沉读不知疲倦。试问催我人,却道懒虫一个,知否?知否?读书趣味多多。
该考生巧妙套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活生生地再现了宿舍里有人读书无味,恋床不起;有人痴迷于书的场景。这种巧妙的仿写套用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