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轻松备考 > 阅读文章

重庆市2014年中考必考古诗词20首之三

阅读:118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4/4/17 11:22:31
分享到:

1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诗意】

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聚会在一起一样,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封建王朝兴盛,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写作背景】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朝散曲家。武宗朝,入拜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被免职。后来又做了礼部尚书。由于他无意为官,终于辞官归隐,且屡召不赴。直到天历二载(1329)关中大旱,他才出任陕西行台中丞,致力于治旱救灾。到官四月,劳瘁去世。这首小令是他此次履职赴任路过潼关时写的。尽管题为怀古,实际上重在伤今,其揭露、批判的锋芒,既指向历史上的统治者,更指向当时的元代统治者。

【内容主旨】

这首小令分三层。第一层(开始三句)写潼关的雄伟险要的形势,第二层(第四至七句)写由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焦土之事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三层(最后四句)指出历代王朝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全篇从壮丽的山河联想到历代的兴亡,又从朝代的更替想到百姓的痛苦,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表现手法】

1.借古讽今。这首小令的题名为潼关怀古,咏潼关必然要咏西都长安。在长安建都的王朝有十个之多,诗人则选取了”“为代表,写它们当年掠夺大量民脂民膏,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苦难的宫阙万间,都早已做了土,而这恰恰暗合了当时元朝京城大都正大兴土木的现实。这就不难看出作者的矛头所向,不仅是秦汉,也包括元代。他所深刻了解的百姓苦更直接的还是当时百姓的饥苦,特别是受灾后的关中百姓。

2.写景、抒情、议论三者紧密结合,自然融为一体。开头三句写景,中间四句以抒情为主,最后四句的结论是在前边的写景、抒情中自然得出来的,不是硬加上去的,而是水到渠成,因此显得生动、深刻、有力。

【重要词句】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字不仅写出了峰峦的众多,而且使静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字不仅概括了黄河波浪翻涌、奔腾咆哮的情势,而且赋予它以生命和感情。它为什么发呢?就给读者打开了驰骋想象的空间。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极其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因为封建王朝之,必大兴土木,致百姓受苦;,则战争频多,亦使百姓遭殃。尤其是兴,百姓苦,可谓发前人所未发。

【诗词风格】

雄浑深沉,低回浑厚,激越高亢,气势磅礴。

【中考链接】

1.2009山东淄博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画线句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2.2008四川南充卷)

1)此曲中山坡羊__________潼关怀古________

2)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个字和一个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2.1)曲牌名曲题(2)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来源:网络  编辑:al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