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务“本”
“文以意为先”,一篇没有主题的文章,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徒有躯壳而已。在写作过程中,文章所写的内容甚至谋篇布局、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都与立意有密切的关系。写好命题作文,立意是关键。
所谓“立意”,“立”就是确立,“意”则指文章的主题(也叫中心);“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主题。“意犹帅也”,主题是文章的统帅、灵魂,它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
1.立意标准
立意的基本要求是准确、集中;较高要求是深刻、新颖。
立意准确是指符合命题意图,准确诠释题目意思。立意集中是指只确定一个主题,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写作意图直截了当地体现在文章的语句之中,而且显赫地置于文章的首段或末段。
立意深刻是指文章有思想深度,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的底蕴。立意新颖是指文章要有新鲜感,有的是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让人耳目一新。有时代感,能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的立意,以及格调高,健康向上,体现出现代中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的立意,更容易走向深刻和新颖。
2.借题立意
考场作文,时间紧迫,立意快速,在时间上就占了先机,借题立意是快速立意的方法之一。
题目添加词语句子快速立意。如重庆2008年中考作文“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依据自我生活在“那一幕”之前补充恰当词语、短语或者句子,很快就能确定立意。如(地震)那一幕,(挨打)那一幕,(乘错车)那一幕,(作业投机取巧受罚)那一幕,(突然停电,处于黑暗中大家肆无忌惮高歌狂欢)那一幕。
扩展题目快速立意。有的题目就是一个词语,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对这个词语进行扩展,将题目的内涵具体化,以便锁定写作范围,快速立意。比如以“隐”为题,我们将“隐”扩展为“隐士”、“隐居”、“隐藏”、“隐伏”、“隐秘”、“隐痛”。我们再对这些词语进行思考,便会出现以下立意:隐,是急流勇退;隐,是淡泊名利;隐,是弃绝世俗;隐,是蓄势待发;隐,是巧妙地周旋;隐,是智慧;隐,是勇气;隐,是不为人知的秘密;隐,是难以数说的伤痛。我们可以写隐士,也可以写自己和他人隐的智慧和勇气,还可以写自己和他人的隐秘和隐痛。当然,还可以反弹琵琶,认为隐是消极逃避、销声匿迹,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是对集体、社会和国家不闻不问的麻木;是不敢挑战自我、挑战他人的怯懦;是闭锁自己、与世隔绝的愚蠢。写作这个题目时,我们不要面面俱到地将隐的引申意义进行阐述,只需要选取隐的一种内涵进行立意和构思即可。
3.借文立意
中考作文题目比较通俗化、大众化、生活化。稍加联想和转化,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学习的课文里,有无穷无尽的“中考作文题目”。借鉴这些暗含“中考作文题目”的课文,我们可以有效地拓展立意,使自己的思考走向深刻。
比如2013年上海中考作文题“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人教版六册教材诠释“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的课文比比皆是。
直白地说版本:《给女儿的信》想说“爱情”心里话,《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想说“野蛮”心里话,《土地的誓言》想说“挚爱”心里话。含蓄地说版本:鲁迅在《故乡》里想对闰土说“隔膜”的心里话,若瑟夫在《我的叔叔于勒》里想说“亲情”心里话,林海音在《爸爸的花儿落了》里想说“一天长大”的心里话。转化地说版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想说中国教育缺乏实践创新的心里话,《走一步再走一步》想说“教育智慧”的心里话,《孤独之旅》想说“逆风飞扬”的心里话。
学生以课文为借体深化出这样一些立意:我宁愿做一颗“行道树”,在自己该站立的地方,用自己的方式站立,而非只是一个两眼直盯着“成绩”而丢掉了自己灵魂不再是自己的一个机器。面对一声声“快”“快”“快”,我只能无助叹息,我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里的那个慢小孩,我只希望走慢一点,走出我的步伐,走出我的自信和精彩。分数,高不可攀的分数,真的是《白兔与月亮》白兔的那个月亮。当我盯上那个“高不可攀”的分数时,我发现,我抑郁地失去了原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