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剧本的编写。与语文学科、英语学科的课本剧相比,历史学科课本剧教学更需要的是一些剧情片段,因而历史教师需要更多地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剧情,编写出一个或数个短剧本"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它并非文学作品欣赏课,更重要的是,以课本剧和角色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只是我们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悟历史,更准确地分析和评价历史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历史教学的全部和最终目标"所以历史教师在进行课本剧教学时还要在所选择教学内容中精选出几个更突出!更典型的片段,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有足够的时间来实现自身的历史课堂教学目标,防止课本剧教学变成剧本表演课历史教师指导好剧本编写还表现在要让学生知道求真的原则历史课剧本的编写则要尽可能地真实"这一方面是科学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只有在尽可能地真实的情境下,学生才能感受和理解真正的历史虽然历史不可能还原,但我们可以求真,尤其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和关键地方,我们应当指导学生以本求真编写剧本。
最后是引导好表演后的教学。课本剧和角色表演并不是演出好就意味着课堂的教学成功。相反,在历史学科的课本剧教学中,出色的表演只是课堂教学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其后教师的引导。引导好表演后的教学即,在一个短剧本表演结束后,教师需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剧情本身引导到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即课堂教学目标)上来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课本剧教学在历史学科和语文、英语学科中的作用并不完全一样,说到底,历史教学的最终和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利用课本剧和角色表演则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种手段。一般说来,利用提问设计进行引导是一种比较好学都沉浸在刚才的历史剧情中,所以通过提问可以唤起大家的注意力,使其转移到教师需要解决的教学目标上来"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好剧情,实现自然的转移和对历史理解的升华。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师需要注意三点:一是严把质量重“质”少“量”,求“异”略“同”。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二是少封闭,多开放。要以探究性问题为主,要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展性、独创性。形式上要活泼、力求多样化,内容上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时代呼唤着综合型人才,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师在知识的延伸上打破学科界限,有机地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到历史学科中来,将历史问题扩展到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中去,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以便将历史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高水平问题的发问,就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历史教学中,使教学活动得以真正的展开,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和挫败感,提升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使学生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合作的关系。
这样以来历史课本剧的教学方式就不会仅仅停留在文学水平上而是达到历史的高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