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轻松备考 > 阅读文章

2014中考历史阅读考点内容解析

阅读:50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28 14:41:18
分享到:
二十二、“九?一八”事变:
  1、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村南满铁路的路轨,接着进攻沈阳。半年内东北三省沦陷。
  2、这是日本大规模侵略中国的开始。
  二十三、西安事变:
  1、时间:1936年12月12日,
  2、领导者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
  3、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作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二十四、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附近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二十六、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南京被占,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二十七、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十八、台儿庄战役:
  在李宗仁指挥的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二十九、敌后根据地和游击战争的开展,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
  三十、百团大战:
  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它大长了抗日军民的志气。
  三十一、中共七大:
  1、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
  3、会上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4、内容: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新的中央委员会。
  5、作用:形成了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十二、抗日战争的胜利: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八路军,新四军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改变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局面,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胜利。
  三十三、重庆谈判:“
  1、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时间:1945年8月-10月
  3、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4、结果:签定了《双十协定》(1945、10、10)
  三十四、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揭开反攻序幕。(八上P90-91)
  三十五、三大战役(八上P93-96):
  1、1948年9月-1949年1月
  2、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P93)
  3、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P95)
  4、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北平和平解放,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P95)
  5、三大战役的作用: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军队,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十六、渡江战役(八上P96):江西湖口到江苏江阴。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三十七、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八上P114):
  1、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
  2、《海国图志》:
  (1)作者: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
  (2)写书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长处用来抵制外国侵略。
  (3)内容: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3、《天演论》:
  (1)作者:严复,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总结:中考历史阅读考点内容就为大家整理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都能在中考时取得好的成绩,步入自己心目中的院校!
     来源:网络  编辑:xhz2627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