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轻松备考 > 阅读文章

2014中考历史阅读考点内容解析

阅读:50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28 14:41:18
分享到:
 十二、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八上P39)
  ①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
  ②主要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③代表人物:陈独秀《敬告青年》、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蔡元培、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狂人日记》。
  前期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
  后期主要内容: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3、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十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3、结果:初步胜利,罢免了三个卖国贼职务,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前期运动中心:北京主力:学生后期运动中心:上海主力:工人
  5、历史意义: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②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成立准备条件。
  十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时间:1921年7月23日
  2、成立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
  3、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大会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新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4、成立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领导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十五、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十六、北伐战争(1926年)
  1、北伐的目标: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主要对象:张作霖;吴佩俘;孙传芳。
  3、北伐的先遣队:叶挺独立团。(先后取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的胜利,其所在的第四军被誉为“铁军”)
  十七、南昌起义:
  1、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十八、秋收起义(192799)
  毛泽东领导
  十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建立者:毛泽东
  二十、遵义会议:(1935年在遵义召开)1、内容: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2、意义:①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②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③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④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十一、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泛滥。
  2、开始: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
  3、经过:中央根据地------向贵州进军-----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过草地———三军大会师
  4、胜利的标志:1936年10月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5、胜利的历史意义: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
  6、长征精神: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实事求是,独立自主;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集体主义精神,革命艰苦奋斗主义精神。
     来源:网络  编辑:xhz2627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