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轻松备考 > 阅读文章

初一政治知识点《行为与后果》教案

阅读:54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25 14:22:19
分享到:
第7课行为与后果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每个人都会产生一定的行为,体验到任何行为都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后果。
2.学会判断行为的正误,树立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意识,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理解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懂得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理馔行为不同产生的后果不同的道理。
2.能够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培养学生的行为判断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
教学设计l: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导入新课:
活动一:展示漫画创设情景: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甲不小心踩了乙的脚,从彼此的行为态度引出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活动二:请学生谈谈下棋时调兵遣将的感受。正所谓“人生如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师:我们在探讨时发现行为与后果是有密切关系的。这正是本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讲解新课:
活动三:主张“偷药”和“不偷药”的同学对书中P76当事人海因茨的行为、选择行为的理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进行辩论:说明理由,并设想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
师:其实,面对如此复杂的道德情形,人j勺行为不只是“偷药”与“不偷药”的选择,评价的标准也不只是简单的对与错。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帮助海因茨,使他既放弃“偷药”与“不偷药”的痛苦抉择,又可以得到药物医治爱妻挽救她的生命呢?请说明理由。
生:(略)
1.人们都会做出一定的行为
师:上述的分析说明: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会做出一定的行为。有的行为是有意识进行的,有的行为是无意识进行的,从行为动机看,有的可能是在善良动机下做出来的,有的则出于不道德的目的。从法律上讲,有的是合法行为,有的则是非法行为。在法律上,人的行为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作为,就是做法律鼓励做的和要求做的,也包括做法律反对的甚至禁止的行为。不作为,就是指法律要求做而没有去做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行为人有义务实施且可能实施而没有实施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其实质就在于:应当履行而不履行。
走进生活:(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行为都会带来后果。)
活动四:剪辑播放某校师生走进社区活动的录像片段和中央台拍摄的教育片《交通安全伴我行》的录像片段,请学生说出其中的“作为”和“不作为”,品味由此产生的相应的后果。
师:请列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当为而不为”的事,并分析其后果?
生:医生见死不救、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警察接警不出、父母遗弃子女、子女虐待老人、“拾金而昧”等不履行义务的现象。
师:不管是作为还是不作为,都会产生后果。只是有些行为会产生预期的效果,有些行为带来的后果会出乎人的意料;有些行为会产生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后果,而有些行为则有损于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有些行为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有些行为的后果可能不会直接表现出来;有些行为的后果会随着行为的发生而发生,有些行为的后果则可能在一段时间后产生。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选择行为时,要首先考虑可能带来的后果。
反思生活:(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先考虑后果而后选择行为。)
活动五:案例分析:张斌、张磊同时收到某彩票中心寄来的关于该中心举办首届“2006年幸运读者”有奖活动的说明和一张无偿赠送的彩票,刮开对奖区,两人同时中了“二等奖”,是一台多功能家庭电脑。面对如此丰厚的奖品,张磊按要求汇去邮资费,结果被骗,没有得到电脑却带来烦恼。而张斌拨通了该中心的电话核实,在公安部门的帮助下,揭穿其骗局,捣毁其中心。
师:张斌、张磊的行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后果?
生:(略)
活动六:请学生分析可能产生的后果(过程略),旨在教育学生选择行为时应从点滴小事做起,避免因冲动、任性带来不良后果。
上学路上,时间紧急,前面绿灯换红灯,只有闯红灯;
上课前,突然发现自己没带地理书,在课前悄悄拿走邻桌的书;
课间,张欣与李青在楼道内追逐打闹,你推我搡;
体育活动课上,华平和陈琛因小事争吵,华平打伤陈琛。
2.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
活动七: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因为先思而后行带来好结果的事例。(略)
师: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有行为就会有后果,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后果。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有的行为会产生一个后果,而有些行为则会产生多个后果,甚至是连锁的后果;有的后果是一个行为造成的,而有的后果是由多个行为造成的。(承上启下)个人行为带来一定的后果,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行为也都会带来一定的后果。
活动八:图片展示:沙尘暴天气、洪涝灾害的图片说明,我国自建国以来,违背自然规律乱砍滥伐的行为,带来了伤害人民利益的严重后果。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神舟”六号发射的图片说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采取的科学举措带来的后果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共享繁荣成果。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国家在做出某一个决定时,一定要考虑后果,要选择具有正义感的事业;选择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选择对自己有利而又不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
教学设计2: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一个小数点酿成的悲剧》
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独自一人驾驶“联盟I号,,宇宙飞船完成任务准备返航时,发现降落伞失灵,无法打开。结果飞船爆炸,字航员牺牲。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地面检查人员责任心不强,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课件展示)《一块纱布》
一名刚毕业的年轻护L跟随一名德高望重的医生实习。在一次手术中,医生做完了手术,准备缝合伤口,年轻的护士说:”医生,还差一块纱布。刚才用了12块,现在只收回11块。还有一块一定在病人的腹中。”医生好像若无其事地说:“哎,算了,纱布没什么影响,我们必须立即缝合伤口。”护士大声地说道:“不行!我们要对病人负责。”这时,医生笑了,他挪开脚,露出踩在脚下的那块纱布,十分欣慰地对年轻的护士说:‘‘你将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
师:正反两个故事,让老师感悟到一句话:责任重于泰山!
讲解新课:
在人应当具备的品质中,责任感是那样朴素而又十分可贵,一个人的学识、能力、才华固然很重要,但缺乏责任感就不堪大用,即使小用,也使人担心。
师:那什么是责任呢?
生:(略,大多数同学可能回答是自己应该做的事。)
师:责任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二是指因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而应承担的责任。责任的外延包括这样三个部分: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一个人在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方面,能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并在没有做好时勇于承担责任,这样的人,在我们的心目中就是一个“负责任、有责任感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学生阅读两段材料)
材料一:
(课件展示)2003年5月8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内蒙古一非典患者因擅离隔离区外出,涉嫌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批捕的消息。因为这名患者在明知自己患非典型肺炎的情况下,不听医院大夫和护士的劝阻,强行离开隔离病区上街8小时,给社会造成了恐慌。还无视隔离规定,擅自走出传染病区,辱骂医护人员,砸坏医疗设备,给“非典”防治工作带来严重影响。由于这名患者的携病传播,其亲属多人因被感染陆续住医院,其父母、妻子死亡。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任何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探究:
1.试分析这一“非典”患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以及随之而来的责任。
行为:
后果:
责任:道德上,
法律上,
(师生互动完成)
2.小组讨论:人能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呢?如果这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学生代表发言(答案有两种可能性:①可以,因为人生在世贵在自由。②不可以,因为这样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将一团混乱,每个人的自由都将无法得到保证。只有每个人遵守规则,做好该做的。如果做了不该做的就应该受到处罚,社会才会有序,我们才能真正享有自由。)
师(总结):每个人都有行动的自由,但是自由必须以不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在一个崇尚道德和法律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任何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材料二:教材P81
学生阅读并完成P82“感悟”一栏
师:以上两则材料,同样发生在“非典”期间,但两位主人公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担负的相应责任却是截然不同的。
活动:《生活哈哈镜》
说说你所认识的一位有(或没有)责任感的人。
(过程略)
师:同学的介绍都很精彩,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故事。
(课件展示)责任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是做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须的。一位大公司的老板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来他公司招聘,经过交谈,他觉得那个人其实并不适合他们公司的工作。因此,他很客气地和那个人道别。那个人从椅子上站起来的时候,手指不小心被椅子上跳出来的钉子划了一下。那人顺手拿起老板桌子上的锤子,把跳出来的钉子砸了进去,然后和老板再见。就在这一刻,老板突然改变了主意,他留下了来应聘的人。事后这位老板说:“我知道在业务上他也许未必适合本公司,但他的责任心的确令我欣赏,把公司交给这样的人我会很放心。”
师:这则小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学生回答略,提示:学生的答案应该是围绕责任感的重要性来展开。)
师:有责任感的人才能肩负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
而没有责任感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相信每位同学小时候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长鼻子匹诺曹”的故事,在你们的周边也不乏缺乏责任感的人,这种人不仅会丧失别人对自己的信任,生活中还会处处碰壁,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P82两段话,边读边体会。
结束语:
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希望我们的每位同学都能成为这样的人。
教学设计3:三思而后行
导入新课:
(情景考验)当我们走在一个人行道口,此时亮起了红灯,可是马路上我们并没有看到有车辆在行驶。(图片)
师:请同学说说此时我们该怎么做?
生:……(一般学生有两种态度)
认为可以过,反正又没有车,不会有危险,赶时间要紧;
认为不能过去,遵守交通规则,这是人们应尽的义务。
有时车速是很快的,到时车来了,躲都来不及;
人们应该养成自律意识。一次的侥幸会带来日后的思想麻痹。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则事例,然后进行总结。
(课件展示)事例:一人闯红灯百辆车受阻
2006年2月22日,早7点40,南京大中桥路口。路口东西向红灯闪烁时,一位行人打头,七八名行人“殿后”,三五成群闯红灯过马路。违章者振振有词地表示:不就闯了个红灯吗,车流间有空隙,利用空余资源,有什么不对?可事实上,一个人闯红灯就会带动一群人效仿,车辆慌忙避让,本来就超饱和的路口,经过这一耽搁,车辆排起长龙,一条线上百余辆车停滞不前。
师:也有不少人持有这样的观点,汽车不敢撞人。所以就放心大胆地走,不讲规则。这样想对吗?(学生思考)
生:……(一旦出了事,受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呀。我们应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等。)
师:“一旦发生事故,轻则如上所述,重则若行人与机动车发生车祸,皮碰铁的结果自然是付出流血与生命的代价啊!”
因此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前,应学会三思而后行,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讲解新课:
(课件展示)课题:三思而后行
师: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尤其是青少年,在做事前盲目地重情义,讲义气,缺少认真的思考或根本没有思考。请同学阅读教材P84的事例。
(课件展示)感悟:(1)我们能对杨某说点什么?
生:(略)
12
     来源:网络  编辑:goldfishe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