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行教学创新是教学实践的本质内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迎接教育发展的新挑战,顺应时代的要求,迫切需要教学的创新。教学创新代表着教学实践的方向和先进性。教学实践是教师与学生间多维度的信息交往活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针对性、应用性、创造性等特征,其中创造性是最活泼、最生动、最富有生机和动力的本质属性。抓住事物的本质的东西是解决事物发展问题的“牛鼻子”。所以,没有教学创新就没有教学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也将难以落到实处。
三、进行教学创新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数学教学创新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它要求突出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倡导数学教学内容的再创造,讲求开放思维,充分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乐学好学、善思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等等。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只能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进行教学创新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爱因斯坦说,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而不能只是“好胜心”,还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李政道说,“我们要学生做‘学问’,而不仅是‘学答’”。这些名言,无疑都说明了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作用。
四、进行教学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
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精神去体验和拓展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是数学教学创新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进行教学创新,就要打破传统的“玻璃罩”教学方式,对传统教育方式进行扬弃,在创新的教学中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如何进行教学创新呢?借鉴一线的教师在实践中做法,笔者提出如下思路,以供参考。
1.重视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教学创新
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掌握新思想,领会新理念,并能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丰富的知识是创新能力首要的智力资源。学习教育新思想和教学新方法,以及教学的新经验,进行创新教学实践活动就有了理论指导。
2.努力改变教学方式,营造创新教学的氛围
教学的方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质量。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教师努力改变教学方式,用饱满“创新精神”去感染学生,营造创新教学的氛围,就会有创新的成果。
3.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触点,激励创新教学的热情
培养数学兴趣,为“培养创新意识”做好情感准备和内因铺垫,必将能使学生在兴趣中参与创新活动,同时在活动中诱发探究问题的兴趣,形成“欲思乐思善思”的学习劲头。
4.倡导问题研究,增强创新的意识
倡导问题研究,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富有成效的方式。研究性学习的重点是学习知识、学习思维方法的过程。所以,倡导问题研究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要注重解决问题过程的体验,以及知识应用的体验。最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方法,在思考中学会思维方法。
总之,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源于具有创新型的教师,源于用心,创新不断。只要我们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取,就一定会取得“创新教育”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