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我们已经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在取得了一点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当反思教学工作时,我们也总是感到有些缺憾。其实,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临床性”的实践活动,教学中的缺憾是必然的,正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样。常言道:学无止境。那么,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活动,整理出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即数学思维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学会数学式的思考方法,用数学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分析事物,去解决问题。但在实际中,“说做两张皮”,有的教师仍然搞的是“应试教育”那一套,大搞题海战术,只抓少数的几个优秀学生,做的是“精英教育”。
2.一些教师缺乏新课改理念学习,教育观念陈旧,在教学方法上墨守陈规,照本宣科。
3.学生观偏颇。有的教师眼里只有几个学习优秀的学生,视为掌上明珠,而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则被“打入冷宫”了;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不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在升学的压力下,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在训练应试技能上。
4.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不够。针对教学内容挖掘品德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还有待进一步拓宽增强。
5.普遍对学生缺少心理方面的研究,教学中缺乏对学习兴趣、爱好的培养,而是有意无意偏重于培养了学生的“好胜心”。
6.教学中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的教师讲授知识方法填鸭式,解题训练机械模仿式,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只会成为装知识的“容器”。
7.应用意识培养不够。教师在使用教材、整合教学内容钻研不到位,数学问题中联系实际生活较少。
8.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广泛。
9.利用考试评价学生学习依然存在负面影响。10.如何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综观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我们发现有来自社会、家长对升学问题的传统观念和“望子成龙”渴求,也有考试制度、教育管理中的弊端,还有教师自身方面问题。从教师自身的角度考虑,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教学创新,其理由如下:
一、进行教学创新是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一提法反映了中学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代表着新的数学课程和实践体系”。也反映了数学课程要服务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一时代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总趋势。
新课程理念是为“素质教育”需要而设计的,它的本身就是新时代教育创新的成果。教学一线教师理所当然应该是“新理念要求”的落实者、实践者、体现者,不符合新理念要求的旧的教学观、学生观以及与之相应的教学方式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