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英语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阅读:142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9/29 9:14:04
分享到:
对话表演
英语是表音文字,通过模拟对话,让学生读出语感。可根据课文实际,扮演文中人物,或改编课文内容、假设人物,然后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例:讲“The Lion and the Mouse”一课时,可让学生 A 戴上 Lion(狮子)面具,学生 B 戴上 Mouse(老鼠)面具,学生 C、D 打扮成 Hunter(猎人)模样,然后根据课文,进行情节性对话。这样,学生学会语言的具体运用。
电化显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收录机、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乃至多媒体已逐步被教育者作为辅助手段而加以合理利用。例如训练学生关于介词 on, over, above(在……上)的用法辨析时,便可借助电教设备,制作成活动投影片。如果以“在课桌上有盏灯”为内容,则可先制三张图文灯片:(1) There is a light on the desk. (2) There is a light over the desk. (3) There is a light above the desk. 然后组合显示给学生看,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其用法区别。
以上举隅种种,仅就课堂而言,我们还可以走出课堂,如英语实地采访、英语文娱汇演、英语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等。毋庸置疑,所有这些,都是学生兴趣形成的很好途径。
总之,“激趣”艺术抓住中学生好动好奇爱表现的心理特点,优化课堂结构,改变那种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教材转的呆板格局,加速课堂双边活动的实现,增强师生间的信息反馈,活跃气氛,融洽情感,有利于身心发展和能力培养。“激趣”艺术的美学特征就是化抽象为形象,变枯涩为生动,这是它为深得广大教育者亲睐的原因所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学生不是作为旁观者或等待者,而是作为活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时,在他们身上就会像由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这话是颇有见地的。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lightlysweet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