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初中历史教学开放式学习环境创设初探

阅读:107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9/16 16:23:55
分享到: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学由于种种原因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学科边缘化的趋向越来越明显,学生学习也越来越感到无益又无味。历史教学的出路在哪里呢?这是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根据学习动力心理测验的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并不缺乏毅力,也并非是学习任务压力太大,而是对学习历史缺少意义上的认识。尽管这只是一个教学班的测量结果,但却给教学以新的启示:如何在教学中适当通过健全人格的培养,以调适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使学习赋予明确的目的和意义,从而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出路之一。实践探索表明,开放式的学习环境的创设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放式学习环境创设的背景
1.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素质教育对现代公民的人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核心就是创新性的凸显。能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一项重要标准。由此,学校教育系统必须从“封闭”状态向“开放”状态转变。与之相适应,历史学科教学在教材改革的同时,必须注重课堂教学软环境的建设,为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创造优良的和谐宽松的氛围。
2.学科教育的功能要求
新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对人类历史的最基本的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即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而思考人类发展和自身发展为终极目标。这种基于人格形成的教育着眼点,实际上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构建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通过知识载体内化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培养健全人格,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他们的个性发展水平。如果说,以上两点讨论了学科素质教育对学生整体心理素质发展的要求,这里则主要是从个体差异性的角度去看待学习环境的作用。“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亦如此。初中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由发展到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及时把握时机对其进行人格养成的教育,是关系到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正因此,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创造潜力,需要我们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二、开放式学习环境创设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学习环境的创设在于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所有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因此,在创设中强调整体环境的宏观把握和各环节微观协调的一致性,图示如下:     
→  学习环境  ←
      ↑    ↑   ↑
    认知环境→交往环境←评价环境
由图示可知,通过交往环境的中介作用,认知环境与评价环境相互作用保持动态的平衡,从而构成富有生命活力的学习环境系统。
   2.发展性原则
初中历史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新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打破旧有以“接受性”、“结论性”为特点的教学活动方式,提倡让学生在“探究”、“发现”和“讨论”中主动学习、自我教育和学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在学习环境的创设中,学生的发展是最终目标。
3.民主性原则
在历史教学大环境(如“教师-学生集体”、“教师-媒体-学生集体”等)或小环境(如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媒体”等)的创建中必须始终保持平等的关系状态,充分发挥相互间的民主合作精神。惟其如此,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创造力才有激活的前提。
4.选择性原则
历史学科包罗万象,给历史学习留下了许多选择的余地。要鼓励和积极扶持学生的选择主动性,在学习环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进行自我选择、自主鉴别,唤发其独创性。
三、开放式学习环境创设的途径
1.丰富认知环境,给创新人格的培养以广阔的空间
1)资源环境
在教学中,让学生敢于冲破教科书及教师讲授的狭小范围,鼓励他们在教材基础上大量阅读有关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延伸。如在讲“中国古代建筑”一目内容时,让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的资源库内查阅文献资料和图像资料,并到周边明清寺庙建筑、民居建筑等景观实地考察学习,以对该目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实施中发现,学生对这种知识拓展的方式非常乐于接受,90%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感兴趣”、“收获大”。取得如此效果是因为:首先,现代媒体迅猛发展,学生习惯于这种大信息的接触;其次,这种对历史知识的“立体”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全新认识,即学习历史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种生动的交流,甚至有学生称为“很好玩,都不像读书这么辛苦”,继而产生出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与大家交流的“资源共享”和“分享成果”心态。
2)时空环境
资源环境的开放式能引发时空环境的广阔性。在教学中,师生突破一节课文一个课时的固有习惯,不拘一格打破教材编排序列,对课文进行增减,并根据学生学习水平适当补充学生感兴趣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比如在讲“美国总统林肯”一目时,先让学生讨论他们了解林肯的生平事迹,再告诉学生历届总统在美国人民心中的排名,让他们对这位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有一个丰满、亲切的感性认识,便于对这位历史名人的历史贡献的认识和理解。
3)思维环境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发散、联想的思维空间。开拓资源环境与时空环境为思维训练环境的广阔度、深刻度提供了延展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不以某个现成结论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观点,甚至宽容学生某些认识上的错误,从而调动其思维积极性,并进行疏导、调适。比如在讲“李鸿章与洋务运动”时,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李鸿章的看法。大家畅所欲言,有些学生根据所学指出:“李鸿章基于其维护清朝统治的思想固然与人民为敌,然而不能因此抹杀他在洋务运动中的贡献;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固然有李鸿章个人的失误,但更重要的是整个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制度的落后造成的。”以一个初中学生,能够持着不是全盘否定的态度去看待这位历史人物,实属可贵。
2.和谐交往环境,给创新人格的培养以宽松的氛围
课堂教学与学业评价环境的交互发展需要交往环境的协调作用。同时,建立现代的交往观,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合作,认识人与环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关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是创新人格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交往环境的构建中,强调根据现实需要沟通各种交往关系。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goldfishe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