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运用多媒体优化地理教学

阅读:94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9/15 17:40:43
分享到:
一、图、文、声、像并茂,变抽象为直观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经过加工处理所形成的教学系统。由于可以做到图、文、声、像并茂,由单一刺激转向多种因素刺激,使学生多种感觉接受信息,所以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制作了大量的动画,结合声音、文字、图像,力求使书本知识变“活”。例如:“黄赤交角”是一个二面角,对于刚接触立体几何的高一学生而言,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就设计了一个三维动画,用两个平面分别代表赤道面和黄道面,使它们沿着一定的角度分别切入旋转的地球,再显示黄赤交角的度数。再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为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设计了两个动画。第一个动画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在椭圆轨道上不停地公转,轨道上分别标出二分二至日的位置,地球公转到这四个位置时,点击鼠标使地球停下来,通过放大可以清楚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不同的位置太阳直射的纬度不同。然后又设计了一个二维动画,把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清楚地显示出来,再配上解说词和优美的音乐,教师利用鼠标控制,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同解说词一致,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有诊断评价和反馈功能,是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个突出的特点。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设计了许多问题作形成性练习,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作出反应。例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这部分内容,我们设计的问题是:“今天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与昨天相比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怎样?”再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我们分别设计了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四幅光照图,设置的问题是“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什么?”然后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把上述结论概括起来。通过类似问题的提出和解答,不仅可以使学生进行思考与操练,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及时指出错误,肯定正确,作出评价,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加深理解并得到巩固。在突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我们还设计了一些略高于教材,但源于书本的练习。如:“我们使用的公历每几年设一个闰年?为什么要设置闰年?”“假设黄赤交角等于0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将怎样变化?”“假设黄赤交角等于90度,太阳直射点又将怎样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又将怎样变化?四季将怎样更替?”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提高课堂效率
《地球的公转》一节,按传统方法至少要两课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有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还要再加一节练习课。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由于其特有的优势,能变抽象为具体,将复杂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用于理解知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时间大大缩短,课堂的容量增大,只用一个课时就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课堂练习。课堂效率提高,授课时间缩短,学生能够自主支配的时间也就相应地增加了。显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充分体现“向课堂45分种要效益”、既“减负”又“增效”的理念。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lightlysweet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