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讲授

阅读:134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8/18 18:17:58
分享到:

 

新课程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教学,小组讨论、课本剧表演、观看教学视频等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变得“异彩纷呈”。互动成了一个教学指标,看一节课的有效与否,首先关注的是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从理论上讲,这是好事。可是真正的课堂却让我们不敢恭维,甚至有些时候变得尴尬。互动成了一种形式。历史教学也是如此,表面上热闹非凡,我们的学生在课堂表演课本剧、才艺表演,甚至说相声,用现在的不太丰富社会知识去歪解历史,主体性似乎发挥很好,一堂课下来,我们收获寥寥。我们的老师在“互动”、“参与”、“协商”(交互主体性)上寻求有效性,多种方式的应用——对话,讨论,表演,游戏……五花八门,热热闹闹。可是,老师组织互动,往往不能深入。甚至老师为互动,不断弱化对知识的传授。
精心准备了一节多媒体课,课件做的相当精美,令每个听课教师称赞不已。可学生反馈的结果是这样做还不如教室里教师的讲授效果好,好多同学弄不明白在做什么,一节课就结束了。这样的课堂往往还是公开课。刚开始的激动与兴致,慢慢地困惑起来,学生困惑、教师也迷茫。
近读叶小兵教授的听课随笔,叶教授提到了历史教学中讲授的必要,笔者以为值得思考。当然我们绝不可以再回到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师讲授。毕竟那种 “枯坐听讲”的结果是:“疲惫、厌倦、疲惫、厌倦、像两道纠缠无已的绳索,紧紧捆住学生的身心。”
历史学科是培养人文素养的学科,面对史实,不能玩花哨,需要师生开共同品味与斟酌。通过品味与斟酌,师生都能感受到历史学科的无穷魅力。品味与斟酌的方式的很多,老师讲授,学生聆听;老师神情并茂,学生身临其境。就是一种极好的方式。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当如何把握讲授这种方法呢?笔者以为,应当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要讲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留着不讲完。不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引爆管’,马上学生在思想中就出现了问题。那么,初中历史教学那些教师要讲的呢?笔者以为有:
1历史概念或历史名词。初中生学习历史的直接兴趣是知道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对于历史概念的学习只是模糊理解。比如文艺复兴中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即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提倡追求自由,鼓励冒险;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知识。)这个概念,教师就必须给学生讲情楚,不能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学生还没有这个能力,如果不讲清楚,学生无论如何也不会理解“蒙娜丽莎的微笑”。也不会认识到文艺复兴在资本主义产生中起的作用。也会与后边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产生混淆。再比如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本主义与民族工业(相对于外国在华的工业)这三个概念,尽管在初中学生是不要求掌握的,但笔者在授课时,就有同学提出质疑,因此需要给学生讲清楚。不要给好奇的学生留下迷惑。
2历史阶段特征。即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关系,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是以主题形式呈现的,在主题下学习历史,历史阶段特征的认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而学生的认识往往是不全面的,因为学生对教材提供的史实与阶段特征不能有机衔接。这样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与讲授了。比如:19世纪60----70年代世界历史发展的特征,也就是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学生通过学习美国南北战争、俄日改革,宪章运动、巴黎公社,印度民族大起义等。我们看到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优越性显现、产生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矛盾加深、新的殖民扩张引发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等。通过对这些历史阶段特征的梳理,学生不仅更深刻的认识了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认识到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是这一历史阶段的潮流。教师要讲清楚。
12
  附件大小:29K  附件下载 来源:  编辑:wtzha3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