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次考试中,现代文阅读题目总有一些考生本应该能够正确回答,得到较高分数,但在回答问题时,由于不注意规范答题,导致失分,甚是可惜。下面列举一些考试中常见的问题,希望引以为戒,并提出自己粗浅的认识以备参考。
一、回答过于简单导致失分
有的考生回答问题往往用一个词或者两个词语草草了事,失分原因在于不够明确具体。事实上,题目回答完整具体,才能够明确。
答案有要点的同时,还要有具体分析,使之明确。如,分析文章中某一句话在文中作用类型的,学生往往用“承上启下” “引起下文”等简单一两个词语做答。实际上,此类问题常常涉及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并且内容往往是更重要的方面。学生这样用一两个词语做答,只是侧重了结构,却忽略了内容,答案没有联系上下文内容,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具体回答。
例如,《泰山很大》题目“‘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学生回答只回答:“承上启下:它承接上文,领起下文”,却不回答具体内容。解析:题目问文章中句首的一句话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应该是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常重在启下。要简要分析,就应该把上文(尤其是上一段)的大意,和下文(尤其是下一段)的大意概述出来上承什么,下启什么。
对策:首先找到可做答的几个词语,或原文中的或是自己概括的,接着要具体分析明确做答。一般回答成为含主谓宾的简单观点性句子,并且根据问题指向要做答明确、具体,一般包括对象是谁,简答谁怎么样,再具体回答怎么样。
二、只用否定形式做答,等于没有说出所问的内容
只用否定形式做答,等于没有说出文中的内容,打个比方,人家问 “你是谁”,你却说“我不是谁”,这样模式的答题怎能得分或者得到全分?
对策:一般不用否定形式的句子表述,应换成正面回答是什么,或者在否定回答之后,再从正面做答,谁谁具体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