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照本宣科,只摘抄原句,不知道或不会进行语言转化
如,《灯火的温情》题: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学生回答第二问时回答:“我却如处荒野,心里刮着凄冷的风,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这是修辞语句,有考生照抄原句,而真实内涵未表达清楚,等于没说答案,原因在于没有用平实的语句表达。
对于含有比喻、拟人等修辞句的题目设置,应该学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如果只是抄写原句,用形象化的语言做答,只能影响分数。
对策:在回答比喻、拟人等修辞句等类似问题时,首先要抓住修辞特点,分析出题中对象本身指的是什么,再分析出原句真正意思,把原来形象化的语句转换成平实具体的语句,回答成观点性句子。
四、注意答案要点是否重复或遗漏,或是否明确清晰
有的答案看着回答得满满的,一条又一条,但仔细分析,内容要点重复;有的答案要点仔细分析,也都具备,但由于不分条目,乱成一锅粥,“老师你挑去吧”,自然影响得分。
出现这两种问题的原因在于表述答案后,不能够代入问题进行验证,导致出错却不知。
对策一:语文答案也要学会代入验证,代入验证并非其他科目专利。
如何验证答案正误?
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回答的要点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如,是并列的还是应该互相包含的,把所做答案代入题目,分析它和所写要点的关系,看是否符合要求。
对策二:答案尽可能分条做答,用序号分开;根据分值,考虑要点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