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阅读:41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2/1 15:05:16
分享到:

  二、综合实践的语文学习
  倡导课程向儿童和生活回归,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思想和发展方向。反观传统的语文学习,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脱节不相关联的,学无以致用,用当另辟蹊径。综合实践的语文学习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听、说、写、做等一系列活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语文的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二年级学生连续学习了《寄往南极的信》和《南极来信》两篇课文,对书信的一般格式和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我的引导下,他们对写信这种表情达意的古老通讯方式和信件神秘的经历充满好奇,跃跃欲试。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综合实践的作业:模仿学过的课文,给一个自己最喜欢或最尊敬的人写一封信,说真话表真情内容不限。针对这项作业我只作了简单的指导,并让学生了解收信人的详细地址和邮政编码,教他们开好了信封。恰逢国庆长假,我要求他们在家长帮助下亲自到邮局购邮票、贴邮票寄出这封信。学生对这类动手又动脑的学习活动兴趣浓厚,认真投入,根本不觉得有负担。而且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了解了简单的行政区划常识,学会了写信和寄信,练习了写话,抒发交流了感情。
  围绕语文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很多:写观察日记、实验手记,采访、演讲等。立足语文学习的综合其他课程的实践活动也很多:如观察大自然写诗作画、写歌词谱曲演唱等。这些学习方式都是通过艺术创作或做某件事来发展学生包括语文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
  三、沟通生活的语文学习
  我理解的沟通生活的语文学习包含向生活学习语文和通过语文学习生活两方面。一方面向生活学习语文,就是把生活作为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在生活中汲取语文的营养。另一方面通过语文学习生活,就是把语文学习中形成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健全的人格、积极的情感、高尚的品德、顽强的意志用于生活,为文与做人相一致。
  (一)向生活学习语文。
  我有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往教学生查字典按部就班,学生对查字典的程序和意义总了解不够。这次我突然想到学生大多居住在邻近的新村里,可以教学生联系自己家的住址学习查字典。我先请学生说说自己家住在什么新村哪一幢哪一单元几楼几室,同时把“新村”、“幢”、“单元”、“楼”、“室”这几个词按序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大都莫名其妙,面面相觑。接着我请大家打开《新华字典》,按序查找到“汉语拼音音节索引”,把这个名称写在“新村”两字的下面。再提示学生寻找需要的音序,把这个音序写在“幢”字的下方,又把查找到的所需音节与“单元”对应,把音节右边提示的页码与“楼”对应,把所查字所在的一页与“室”对应。这时学生看着板书有点明白了:查字典就像寻访人家,要按照地址层层深入有序地进行。最后我又启发学生;查到这个字就像摸到了门,可以转身就走了吗?学生回答:要进门看一看,谈一谈,带点需要的东西走。所以要读读这个字的解释和举例,学习组几个词语,这样才算达到了查字典的目的。
  在这个例子中,学生联系生活很容易就理解并记住了查字典的顺序和意义。而且学得轻松、生动活泼,效果好。
  (二)通过语文学习生活
  新的教科书中“立德”、“立志”和“歌颂美好生活”的课文占了70%,而且大多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或发生的事。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不仅学习了历史、接触了人伦、而且认识了生活、社会和自身。可以说学习这样的文就是学习生活、学习做人。比如《陈毅探母》教学生要孝敬父母,比如《军魂》教学生要意志坚强,比如《地球清洁师》教学生要保护环境……可以说生活与语文学习血肉相连,唇齿相依。
  新课程标准充满了生命力、也充满了挑战。它不仅带来了教育的革命,也带来了学习的革命。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肯定有许多好的方法和经验因探索而成功。我将不为我的浅见而惭愧,因为思考的过程本身并不完整,更不会完美。学生学习的方式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更加完善,我们都会努力探索。
12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