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让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助威

阅读:202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29 16:39:39
分享到:

  二、让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亲密接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其阅读兴趣。
  长期以来,小学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为首要任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但一直以来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陈旧,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让学生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可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色彩、引人的动画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大海睡了》《海底世界》《海洋——21世纪的希望》等课文,这对于远离大海的孩子来说,对海的认识是肤浅的,甚至只是听说而已,从未见过,很难想象,如果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带着大家去看大海,看一看美丽的海岛风光,看一看迷人的海底世界,富饶的还到物产尽收眼底,不用文字说明,有的学生也能如数家珍似的把海岛的“富饶”二字描绘得淋漓尽致。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好像真的走进了海底天堂,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
  三、让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亲密接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由于电子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浪高过一浪的信息化浪潮。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变革中,社会生活的一项基本变化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人们逐渐发现今天社会最主要的财富己不仅仅是物质产品或自然资源,而更为重要的是运用和掌握信息的方式,是创新能力。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为了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要求,必须建立起一套新的以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基本技能培养体系,培养我们的学生从主要记忆信息到主要应用信息和创新信息,使我们的教育从记忆型教育转向信息型教育;从单纯学习型教育转向创造学习型教育,这是当前我们学校教育的一场重大革命。实现这场重大的教育革命,面对现代社会信息环境,教育对新世纪公民信息素质方面提出的具体目标,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
  1.学习者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掌握从图书资料的检索到计算机信息处理软件和网络通讯工具软件的灵活使用。
  2.学习者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敏感的主动的信息意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发现信息,收集整理必要的信息,包括采访、参观、实验、问卷调查、各种现代媒体的应用;如图书馆,网络的利用等等。
 3.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输出信息的能力。能够从大千世界丰富的信息中选择和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够明白易懂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传递给他人,包括研究结果的表达、媒体的应用、信息的存储与变换、发表与传播的有效方式的选择等。
  4.利用信息进行学习的能力。善于充分运用信息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善于将信息能力迁移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中。
  5.信息的创新能力。通过对众多信息的归纳、综合、抽象、直觉、评价等思维活动、找出倾向性、法则性、相关关系、因果关系等规律,得出创新的结论。
  6.具有21世纪的协作意识和新时代价值观念。能够通过校园网和Internet网扩展合作和学习的范围;面向世界和未来,在社会发展和信息海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上述有关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等能力可以简称之为“信息能力”;通过信息教育使学生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即“信息素质”。由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是对新世纪公民的基本生存能力的培养,在学校当前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信息教育将成为学校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信息素养这个新概念,正在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