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积累
丰厚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像蜜蜂采花,文章就像酿成的蜜。厚积才能薄发,博览方可约取。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万卷的积累,怎有“ 神来之笔?”蒲松龄如果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听别人讲故事而“搜奇索异”,哪来《聊斋志异》这部“孤愤”的奇书?对于中学生来说,虽不要求写出传世的文学佳作,但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恐怕连一篇像样的作文都写不出来。积累,其要求就是多多益善,“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既要占有正面材料,又要占有反面材料,既要占有具体材料,又要占有概括材料。我们可以从生活、语言、情感三个方面去进行积累:
①生活积累。一是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多了解社会生活,多关心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二是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生活舞台,增加生活体验。三是要督促学生养成勤写生活杞记或日记的习惯。
②语言积累: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与运用能力外,可适当推介一些名著给学生,让他们从书本上学语言,要引导他们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中留心他人的语言,搞好分类摘抄和记录,鼓励他们在说话和写作中学以致用。
③情感积累。第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借助导读、诵读、讨论、诱导、迁移等手段,使学生充分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第二,可以通过参观访问,扶贫助学,观看教育影片等具体活动培养学生的爱憎感情和道德品质;第三,要善于沟通和培养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健康感情;最后,要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写真情实感,在日记、生活杞记中也要写出自己的思想感受。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意识是提高其写作水平的基础。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学生就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观察事物,不断搜集和积累写作的素材。这样,不仅能从根本上扭转学生感到无事可写的现象,而且还往往可以触发他们的灵感,激起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模仿,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
小儿呀呀学语,从模仿大人的说话开始;幼儿习字,从描红入手。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学写作和学绘画、书法一样可以模仿。美国政治家、文学家富兰克林自学写作时的练笔方法就是:选择一篇优秀作品,仔细阅读,揣摩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几天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把作品写出来,然后对照原文,找出缺点,进行修改。富兰克林用这种方法练笔,进步很快,终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我们课本上有不少是名家名作,因此,教师应注意充分利用它们来指导学生模仿写作,在具体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紧紧围绕课文,指导学生模仿。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是学生进行模仿的极好素材,学生也常常会对某些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方法发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引导学生全面阅读课文,深入分析,字斟句酌;然后放下课本,采用富兰克林的那种练笔方法重新写作;最后,教师对照课文以及学生的习作进行讲评,小结得失,对作文的主题、思路和写法进行指导。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大大提高。
2、结合单元练习,指导学生模仿。现行教材每个单元结束后都有一篇命题作文或给材料作文,其要求往往限定了作文的体裁、内容或范围,但却很少涉及写作技巧。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不要让学生急于动笔,而要对本单元所学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作一总结回顾,找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让学生紧扣训练重点来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写作时目的明确,便于激发写作热情和兴趣。
3、读写结合,指导学生模仿。学生写作时,常常觉得无处下笔,言语枯燥。针对这种情况,应指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句子,模仿这些句子学说话,学写作,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逐步提高;同时要让学生注意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象征等修辞手法。这样,通过模仿指导,帮助学生将阅读所得转化为自己的表达方式,通过模仿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4、缩写扩写,指导学生模仿。缩写、扩写也是模仿的重要形式,它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创造力及想象力。无论缩写还是扩写,都要求认真研读材料,明确材料所表达的中心。虽然扩写材料短小,缩写材料繁杂,但都有中心所在,要从材料中寻找出重点词句,然后进行缩写或扩写。作为模仿的特殊形式,这种方法是强化练笔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学生练习写作的起始阶段,这种方式的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