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作文改进措施
1、 回归语文教育”积累“之本。
观念上要回归,实践上更要付诸。学生如此,教师更当如此率先如此。数千年历史,积累了浩繁如海的中华语文。作为载体的汉语被比喻成气体,富有神韵魅力无穷意在言外兴象涵深。而前几年的汉语教学受考试指挥棒所引恰恰走到了汉语本身特点的反面:不是让学生去领会其中的灵气,而是追求字词句篇,教师分析过细,学生练习做得过多,一篇美文被肢解成内容和写法各个方面,一切美感荡然无存。”语文到底学什么?“在很长一段时光被遗忘,语文教学在追求如何提高分数的过程中被知识化技能化了。大量练习侵占了本该阅读的时光和床头案几的文学名著唐诗宋词,更毋庸说让学生去参与较多的劳动生产和亲近生活了。而当写作文的时候,学生的苦于无米之炊无法联想无法表达和教师的干着急都成了师生共同的苦恼。想想这几年的教学,学生做不完的练习,教师批不完的练习,大家披星戴月辛苦无比,蓦然回首,却是没读几本好书——农村中学生很多竟是只读了教科书,而我们语文老师是迫切想读却没时间哪,这真是违背”读书“一词的本义。为此,大而改之,我们呼唤政府改革考试制度;小而改之实而改之,从教师做起从观念做起,响应新课改的号召,精简练习,还时间和心灵以读书——读好书、大量读书。读几千年的文学精典,从小读书,从古诗读起,”腹有诗书气自华“”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之渠焉能不清?教师之”桶“便可成”无底桶“”水长流“。
至于如何保障实施,鉴于农村家庭藏书无几和观念排斥课外书等客观原因,我个人做法是让学生落实初中生必读书目和订阅《读者》,但还是嫌书太少。我想呼吁教育部门对读书这一项作出硬性规定,如将 ”初中生必读“系列丛书或从《诗经》开始的一系列经典之作设法变成教科书,这样我们语文课堂一定能有米下锅。
至于课内教学,在这几年的老教材中规定背诵的文言篇目变少了,我甚觉可惜。我精简练习,然后要求文言文全部抄写背诵,还增加了部分白话文精彩片段抄背。诵抄看似最笨,实乃最实在之法,最本然之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其意是指”诵到极致即是说“,自然出口成章下笔有神。考试何愁?
人在少年时是语言敏感期,诵读大量古诗文,用文言奠基然后用白话表达,文字极易纯粹、典雅、凝练、传神;而以白话奠基通过白话学用白话,文字极易拖沓、繁琐、欧化、不明。前辈文化人的功底扎实不正是实例么?
2、 作文如同做人,改进作文价值观。
作文如同做人,成文须先成人,即只有先提高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水平文章的灵魂才能高洁。新课标指导写作时倡导”重在思想认识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现代青少年生长于优越环境为多独生子女为多,吃苦经历和精神欠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日趋淡漠。培养他们成为感情丰富、具有博爱精神的高尚人,作文训练肯定是途径之一。几年来,中小学生平时作文考场作文”编造谎言“博取同情分数已成为一道罕见的灰色风景,它反映出心灵的枯竭。原因自明无怪学生,但且让我们从”真“做起。师生共同真实、自由、个性地做人,不虚伪不矫揉不造假,解放人性精神灵魂自由舒展。也许这是目前语文教学中最迫切的人文,也是人文只本义,更是作文之本。
记得前几年前SARS流行时,学生们从各个渠道都真切地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北上抗非的医务人员中有一位出身于我镇,为了国家她一再推迟婚期,她的精神让我们学生感受特别真切。我们就组织学生去她家采访零距离地了解英雄的情怀,学生归来写作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人境界高远什么叫真情实感。这样的体验是宝贵的。又如,学生读了很多”关爱他人“的文章也懂得这一道理,但实际行动很欠缺。所以说,做真人才能写好文,成文须先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