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创新时代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阅读:45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8 14:07:51
分享到:
    内容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其本身包容了严密的科学性和强烈的艺术性,其听说读写的要求蕴涵了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运用创造性因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着重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的培养,文章总结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四种创新模式。
  主题词: 设疑-发散-比较模式 自学-评说-总结模式 阅读-创作-阅读模式 课内-课外模式 近年来创新教育的理念在整个教育界已获得共识。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那么,语文创新教学就是在读写听说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指向的学科教学活动。创新教育,是现代社会的要求,是弘扬人的创新本性的要求,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广阔无垠,课堂教学应积极渗透“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积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创造。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给予学生大量的知识,而是教会学生最快、最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加工、整理、研究、分析。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应该是创新,着重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的培养。其基本教学模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1、设疑-发散-比较模式。该模式以发散教学为核心要求师生密切配合。教师要把既定步骤与随机应变结合起来,关键在于难度控制随机伸缩,通过提供适宜于学生进行“再发现”的问题情景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独立的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其步骤为:
  (1)教师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或者把自相矛盾的现象或观点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激励学生,提出疑问。如教《背影》,可提出:“作者为何一反人物肖像描写的常规,不从正面刻画人物,而专写背影呢?”让学生理解在“情别”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父亲留给作者最后的印象就是背影。而这背影又是父亲进入老年、家境惨淡、精神颓废的背影,它融入了父亲半生潦倒、饱经风霜的苦涩。从而品味出当时父亲心中那份不可宣泄的淡淡哀愁。
  (2)学生独立思考,或小范围议论,教师以学生中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讨论。然后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时而适时点拨,时而以学生一员的姿态参与,对学生发言发表即席性的引申、拓展或简要评议。
  (3)各种见解发表之后,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筛选出优秀的见解或正确答案。如在上《愚公移山》时提出“愚公笨不笨”的问题。学生明显分为“笨派”和“不笨派”,大家各执一端,热烈争论。教师因势利导,要求学生通过愚公“感迂塞之苦”、“确知移山之利”、“深明可移之理”三个方面论证了愚公不愚,大智若愚的道理。可见,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合理范围内展开想象,师生共同探讨,这就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12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