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创新时代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阅读:45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8 14:07:51
分享到:

  2、自学-评说-总结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针对文言文教学。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文言文,在推动国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相当普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文言文本身年代久远,有语言障碍外,还跟我们教学文言文的传统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这几个弊端:重讲解而轻自学,重文字而轻内容,重课内而轻课外,因此。我觉得文言文教学可尝试一种“自学-评说-总结”的模式。其步骤如下:
  (1)自学课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准备好必要的工具书,而且还应该传授一些自学文言文的方法。课前的预习很有必要,学生可以先熟悉课文,搜集一些相关资料,课堂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讲为辅,主张人人动手,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要避免课堂成为少数优等生的天下。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口述文章中心和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但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冲破不会言传的禁锢。一是让学生把文章每句话用现代汉语说出来,二是让学生把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讲出来,三是让学生把自己的疑难问题摆出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既训练了口才,又训练了思维。
  (3)学生学习文言文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做好总结归纳工作,把散见在课文中的各类知识,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教师着重讲一些比较难懂的和带普遍性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很多知识是零碎分散的,学生容易忘记,把应掌握的知识,让学生整理归类,温故知新,因新忆旧,相互印证,这就能较系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学会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理解掌握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自学能力。
  3、阅读-创作-阅读模式。作为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己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和驾御能力。这一模式,将阅读教学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作文水平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其步骤如下:
  (1)本中某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为起点,设计创作与阅读两相结合统一的教学过程。为此,教师先要研究课文,深刻领会。
  (2)按照课文的发展进程,分阶段设置与课文相一致的情境,引导学生像作者那样,在“彼时彼地”的“彼情彼景”之中进行创作构思。
  (3)讲读课文,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创作妙处。然后指导学生依照自己原来的构思,借鉴课文中的妙处,修改并完成一篇作文。
  (4)在具体教学中,语文教师宜将课文写作特点的点点滴滴活化成为学生写作肌体的有用细胞。这样,学生创作时,用思维的鼠标去有的放矢地点击这些被活化过的细胞,文章技巧、语汇等就会应运而生,往往是妙笔生花。
  4、课内-课外模式。这一模式主要强调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提高学生的创新活力。书本和生活是学习语文的两只翅膀,脱离了生活的语文教学不可能腾飞。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语文英才,一靠课堂教学的努力,二靠课外阅读的启迪,三靠语文课外活动的锻炼。我们可以尝试开设课外“四课”:一是“书法课”,二是“收视课”。让学生定时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第二起跑线”等栏目,坚持写收视日记。三是“活动课”,四是“阅读课”。总之,要使学生从多种渠道吸取多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以获取创新的源泉。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其本身包容了严密的科学性和强烈的艺术性,其听说读写的要求蕴涵了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运用创造性因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要通过“使用语文”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享受语文”来升华人性,并通过能力和人性的合金来建塑人格,这体现了语文教育“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也正是创新时代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层命意。
12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