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运用手势教学,搞活生物课堂

阅读:78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5 8:31:54
分享到:
如:在讲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复制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是教学重难点,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将左手五指并拢与手臂一起伸直代表一条染色体,左右手腕重叠放置表示复制后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一条染色体,两手慢慢分开向两侧移动表示着丝点分开移向两极,染色体加倍成二条进入两个自细胞中。
三、手势可以化“难”为 “易”
    有些生物学知识是较难懂的,我们称之为教学难点,一般来说,这类知识出现的名词较多,学生易混淆,借助手势,我们可把这类知识简单化。
如:在“尿的形成”一节,出现的名词较多,很多学生将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及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混淆在一起,我经过认真分析发现可借助手势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具体做法是:左手握拳表示肾小球,伸出拇指表示出球小动脉,左胳膊表示入球小动脉,右手半握包住左拳表示肾小囊包在肾小球的外面,右胳膊表示肾小管。当手势打出后,让学生想并讨论分析手势各部分所代表的结构及特点,可以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参与中掌握本节的重点知识而且影响深刻。
如 : 讲授“气孔”一节时,可用以下手势表示:将两手掌弯曲相对后,两手掌就可以表示保卫细胞,两手间的孔隙就是气孔了。随着两手弯曲程度的大小,两手间的孔也随着变化,从而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气孔的张开与闭合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
如:在讲染色体组时可以用双手比为一个细胞内的10条染色体,同名手指分别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左右手分别为一个染色体组,形象的说明一个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信息。
手势虽有很好的辅助教学作用,但并不是手势在课堂上运用得越多越好。根据《生物教学理论》,手势运用时还是必须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Ⅰ、要和授课的内容相一致。
    必须明确打手势的目的是为了配合授课内容的讲授,课堂上的手势既不可过多过乱,给人以心烦意乱的感觉,又不可垂手不动给人以呆板木讷的印象;手势语和有声语的表述必须协调一致,如果两者出现了“南辕北辙”的现象,口中讲的是一套,手势语“讲”的是另一套,势必引起学生思维的紊乱。
Ⅱ、要讲求手势艺术。
    我们决不可将课堂教学中的手势语完全等同于生活中的手势语。课堂教学中的手势语,是一种艺术化的手势语,要自然得体,不可矫揉造作,装模作样,使人感到轻浮和厌恶;又不可过于死板拘束,扭扭捏捏,使人感到压抑和滑稽可笑。在课堂上,教师的手势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太奇。太少则死板,缺少生气和感染力;太多又显得琐碎潦乱,不利于内容的表达;太奇,则易喧宾夺主,分散学生注意力。
Ⅲ、要动作准确。
    既不能不伦不类,画猫类狗,或花样百出,也不能不讲分寸,过于夸张,而应根据需要灵活掌握慎重使用。在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时而以自然大方、平静安祥的姿势作一般性讲述,时而以柔和舒展的手势表现诗情画意,时而以急剧的挥拳表现满腔义愤和无情鞭鞑。在这些教师的教学中,手势的运用很讲究节奏,决不搞得过频而使人眼花潦乱。
Ⅳ、应当避免消极的手势。
    课堂教学中的消极手势主要是指:指点或用粉笔头投掷学生、揉眼睛、搔痒痒、敲桌子、拍黑板、捋胡须、理头发、手插裤兜、玩弄衣扣, 玩弄辫梢等。这些消极手势犹如有声语中的废话、假话、过头话,非但对于增强授课效果无补,反而会严重干扰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必须坚决摒弃。
    总之,手势的运用很容易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并能把许多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呈现在眼前,还能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生物课堂上可利用手势来辅助教学的例子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发掘,去思考,去总结,甚至去摈弃。以上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若然有什么不够好的地方,愿广大教师批评指正。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