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引导合作探究 培养创新意识

阅读:93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5 8:25:09
分享到:
一个人要有所创造、有所发明,除了个人要努力钻研和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有真诚的态度、开朗的性格与他人的协作关系,集众人之智慧取长补短,是跨世纪优秀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鉴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针对农村中学大班学额,难以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教师应深入研究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以“小组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发诱思、鼓励合作、共同发展。因此,教育应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交流、学习。在活动中,从课题的选择、准备、展开到成果总结和反思,学生根据自己特点,自由搭配、设置小组长,形成有组织、有分工的周详计划。如在设计校园绿化方案,经过小组四人共同讨论将大课题分成两个小课题:“校园现有植物调查”和“校园绿化现状调查”,再将两部分调查结果归纳汇总为“校园绿化方案策划”。第一组的同学主要负责校园植物调查、拍摄及图片处理,第二组的同学主要负责校园绿化管理和师生意见调查,后阶段的总结则由全员共同完成。两个小组分工明确但又不完全孤立,而是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如第二小组的调查问卷就是在全组成员共同讨论下得出。学生依据自己在小组中的合作地位履行各自的职责,在小组活动中注意合理的分工和良好的配合,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创造横向交流、团结合作的机会。
在实践中学生通过分工和通力协作,进行“互动的交流”,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各种类型同学相处,如何发表和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见,并遵守小组统一意见,保证小组合作的组织性、纪律性。有了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经验,与各种不同特质的同学相处的经验,为他们如何与社会上各种类型的人共事和交往奠定了基础,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四、尊重信任,调动创新勇气
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在情感上理解每个学生;学习中鼓励每个学生。通过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位学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把尊重的语言送给每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开放、宽松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敢于思维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其创新人格。它要求人勇于开拓、奋发向上、实事求是,乐于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在活动中善于思考,出新点子,对自己和社会充满信心。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在师生关系上要求民主平等。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思考、不循常规,培养勇于创新、积极探究的思维独创性。如在调查植物种类时,由于校园建设,生态环境的改变,许多原来有记载的植物种类已经不复存在,或形态发生一定的变异,甚至由于观赏植物的引入,出现了很多连老师都不认识的植物,学生意识到教科书上已不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知识的获取必须从其他途径获得,于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从多种渠道着手:查阅图书资料、检索植物检索表、到花圃请教花农等;在进行图片处理是用PhotoShop软件工具处理得到的文件很大,运行非常慢,于是学生又尝试用其他软件,最后选用方便简洁的网页形式呈现,等等。
这时学生已经开始学习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和思考问题,开阔思路,从而培养思维广阔性。逐步学习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本质,并能迁移运用,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因此,在活动中,学生自主性、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和升华。
五、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亲自实践。在实践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探究方案,除教师第一次带领他们对校园植物粗略辨认外,其他活动均由学生全力承担,从植物种类调查、数码相机等器材的借用、图片的整理、资料的查阅、问卷的设计、数据的整理、访问目标的确定与联系、访问的实施等等都由学生自己动手,亲自体验,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认真地观察每一棵植物,亲自摆弄数码相机和电脑等器材,为了给植物的花、果实等进行特写,专门阅读有关摄影方面的书籍,请教电教老师,参照网络图片的处理方法,为让问卷更全面科学,在咨询老师的情况下一改再改,为让处理的图片文件更精小,特地学习了一些图片处理软件……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实践的每个细节,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还掌握了不少书本上没法学到的技能,如摄影技术、电脑操作技能、社会人际交往技能等。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