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提高演示实验教学质量的若干途径

阅读:48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4 19:14:17
分享到: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生物学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教学,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演示实验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为了增强演示效果,提高演示实验质量,教师要经常对课本中介绍的演示实验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实验要求,本着简单、直观、科学、有趣的原则,因地制宜,不断改进、简化实验装置,精心设计出好的演示实验步骤和方法,力争使演示实验的操作更规范,原理更清晰,效果更好,为学生动手做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在设计和改进演示实验方面的点滴体会。
1 研制“课件”,用微机辅助演示实验教学
在生物学教学中,有些演示实验,只单纯的用教具刻板的演示,学生只能获得浅显的表象认识,并不能深刻彻底地理解并掌握知识。在生物学教学中研制“课件”,用微机辅助做演示实验,能很好地将实验过程与知识结构原理结合起来,效果极好。例如,在讲授《家鸽》这节课时,我制作了“课件”,成功地演示了家鸽双重呼吸的生理过程,形象地演绎了家鸽举翼时空气经肺进入气囊,家鸽垂翼时气囊收缩,再经过肺进行双重呼吸的过程,学生兴趣盎然,这样的演示既形象又深刻,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讲授血液循环这一环节时,我用微机制作了血液循环过程的演示课件,当学生们看到跳动的心脏,兴奋地叫了起来,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牢牢地掌握了知识。又如,我在讲授“青蛙用皮肤辅助呼吸”内容时,我用微机制作了“课件”,成功地演示了皮肤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氧气进入毛细血管中,毛细血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皮肤排出体外的过程,学生轻而易举地记住了青蛙皮肤极薄,并且湿润、裸露,内充满毛细血管,青蛙利用皮肤进行辅助呼吸。
总之,研制“课件”用微机辅助教学改进演示实验,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培养学生能力,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一年来,我研制了一整套“生物”课件,很好地改进了原来死板的演示实验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 改进演示实验,自制教具辅助教学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常常使用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但能活动的教具很少,有些演示实验甚至没有现成的教具,这样就阻碍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几年来,我通过刻苦钻研,研制了一些教具,对改进演示实验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在讲授无类脊椎动物心脏特点这一环节时,我自制了五种心脏的模型,模型都能自动纵剖开,学生既能观察心脏的外部形态,又能洞察里面的各腔特点,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五类心脏的结构和生理特点。又如,我在演示“鲫鱼”的血液循环演示实验时,现有的教具,看不到血液的流动,经过我改制,按上了转盘,在血液循环途径中画上竖线(粗线),再根据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不同,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用手在后面转动转盘,这样鲫鱼的血液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情形就清晰可见了,学生很轻易地掌握了血液循环途径,同时也掌握了哪些结构中流动的是动脉血?哪些结构中流动的是静脉血?为了解决“血液循环”这个知识难点,我还自制了“血液循环演示器”。用变光器串联了红、蓝彩色小灯泡,能形象地演示血液循环全过程与肺循环和体循环独立过程,采用的材料简便,但教学效果极好。又如,在讲授《哺乳动物的多样性》一节时,为了使学生们形象地了解各种各样的动物,我研制了鸭嘴兽模型、有育儿袋的袋鼠模型、蝙蝠模型、虎模型、鲸鱼模型等,这样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观察、记忆、理解,很容易地掌握了各种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