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阅读:61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4 18:51:49
分享到: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更是明确了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利用是生物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及网络资源,将一要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和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加以开发和利用,为我们的生物教学活动服务。
  生物  课程资源  开发  校内  校外  网络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要求学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验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这也就是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Tyer,R.)所说的:“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资源;二要加强校外课程资源(the out-of-school curriculum);三要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更是明确了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利用是生物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应当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担负着为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后备人才的重任。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和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经济状况于教学中来,基于学生各不相同的认知水平、学习情感,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要,开发课程资源。以下是本人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参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谈几点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校内资源的开发
学校既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进行教学与生活的重要场所,这里的一切资源都是师生非常熟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校内资源,信手拈来,既能使课堂气氛妙趣横生,又可联系生活实际,所以校内资源是最实用的。
1、校园环境的利用。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场所,对校园环境的利用可以很直接和方便地与教学结合起来。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校,位于一座小山坡上,绿化不足,学校周边缺乏植被,风一刮尘土飞扬,所以有人说我们学校刮风就是“英国(闽南话)”,下雨就是“印尼”。此问题的直接体验,不仅让学生迅速和有效地理解了相应的知识点,而且使学生从个人情感上自然地提出了要植树种草、绿化校园以防止土壤沙化的建议付诸实践。又如对校园卫生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现状与原因,设想改进方法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加强了他们爱校爱家的情感。
2、课堂资源的利用。课堂是学生学习、探究的主渠道。在这里会产生很多问题包括出现偏离标准的“错误”,这就是很好的资源。如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学生实验中遇到很多问题:目镜内一片漆黑、看不到物像……并及时提出来。又如人每天都要吃饭,吃可以带给人生命的动力,但是食物是怎样变成动力的?再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学生提出:“搬开石块后,鼠妇为什么会跑开?”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分析找出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
3、学校教学设备和书籍的利用。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同的学校水平差异很大,特别是农村中学购、添置教学设备、图书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而我们有的老师对这些教学设备和图书的利用观念淡薄,没有真正让这些可利用资源发挥作用。如我校已购置北师大版的生物挂图、幻灯片、标本等。这些对于一所农村中学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在课堂教学上我们不失时机地把这些整合上去,学生有了新奇感,而直观学习更有兴趣,理解知识就更快了,掌握就更牢固,此外,学校的图书室也是很好的资源,教师要做好调查进行分类,恰当的时机向学生推荐,甚至现在的音像材料,因特网多媒体教学手段日益丰富,这也是教师应多关注和积极利用的资源。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ongweiwe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