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现状,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语文课成为学生备受注目和欢迎的课呢?
第一,必须彻底的转变语文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立创新能力,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育研究告诉我们,关注学生主体发展,提高并构建主体性教育策略,已经成为当代教育中最重要的课题。因此,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构建“以人为本”一切为学生发展教育观念,树立民主教学的思想,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参与者,共同研究合作促进的伙伴,支持并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发展,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还学生讨论、参与、质疑、发挥自由的权利。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质,给学生创造更多更大的学习空间。
第二,必须加强老师终身学习的力度,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语文教师应该既是专家,有是杂家。不仅仅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问题,而是,老师应该用一杯水引出一条奔流不息小溪。语文老师不仅仅能讲清语文知识,更应该用自己的先进的思想、好的学习习惯去影响学生,在润物无声中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积极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第三,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挖掘学生的创新因素。虽然说教无定法,但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在设计教案时较多考虑是自己分析课文的方法,而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怎样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更好的发展,实践能力得到更有效的锻炼,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创新学习的指导思想:1、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探索。2、以兴趣作为动力、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往往少不了创新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催化剂。3、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营造生活处处是语文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可以借助一些设施使学生在一种安宁和谐的氛围里进行学习。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通过一些场景的布置,使学生置身于语文世界之中。
第四,跳出教学内容的因循守旧的框框,大胆改革教学内容。语文教学的任务并不是单一的把教材里的内容教给学生就完事了,而是通过分析教材,教会学生如何去学语文的方法,当然并没有否定要掌握教材内容。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既然是个例子,就有着向导的作用,我们就应该利用这种向导作用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去品味语言文学。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延伸到课外更广泛的阅读、学习、实践中去,真正达到,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处处离不开语文。把死板的学习,变得灵活多样,不仅丰富语文的内涵,而且扩大语文的外延。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以上是对语文教学改革一些粗浅的思考,尽管现今的语文教学还不尽如人意,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语文教学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