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应重视的问题

阅读:48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2 16:37:56
分享到: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高。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阅读课堂开始走向自主、人文、活跃、开放。但热闹语文课堂的背后我们也不应重视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否则阅读课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发挥不了它在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作用。
  一、要带着饱满的激情走进课堂
  新标准,新教材要求我们用新的理念去诠释教师与教学。在新的背景下,我们要让自己成为学生的伙伴,成为学生的沟通对象,进行无障碍交流,要让课堂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只有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才能让学生学习语文成为一种享受,一种美的享受
  语文教学是以情感为基础的,一个语文老师光靠呆板的冷冰冰的说教,没有诗人或者艺术家一般的情感投入而能成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魏书生的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钱梦龙的艺术教学手段,这些特级教师们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的情感投入,在于他们对文章有一个情感深入的过程。由此我深深地感到:一个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全身心投入,才能披文以入情,才能激起和调动学生相应的情感。要导引学生情感投入首先是老师自己的情感要投入,要导引学生领会文章的寓意,首先是师生要在教学中由景入情,依情达意地进行情感交流。以文本的对话始终着力于一个“情”字,只有教师、学生、文本形成三位一体,学生才能迅速把握课文。但是,有的语文老师却把文质兼美的课文,变成支离破碎的不相连贯的孤词独句,把鲜活的艺术形象变成黯然的模具标本,把雄辩的论证变成枯燥的分析,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视了情感的投入和交流。
  要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教师首先要点燃自己的情感。阅读教学是一个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智慧与智慧的碰撞的过程,只有情深才能感人,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重视学生阅读感受的体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新理念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代替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感情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程标准》要求:“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为落实这一要求,《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对改变先前阅读教学繁琐的分析弊端,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要指出的是,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比如,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就多达九处:“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等。
12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