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情感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堂课中充沛的情感,效果为何会如此显著呢?笔者特此翻了很多教育心理学的书,得悉它有一定的理据。
首先,符合教育的有关原则——情感教育法在教师主导作用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它创设不同的情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极大地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提高他们理解、判断、分析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符合心理学的有关原则——一节课45分钟,学生注意力往往只有15-20分钟的时间最为集中,其余的时间往往容易分心走神。情感教学法则是采多种教学手段和技巧,如实物、图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形象化的语言,使用权知识传授由“静态”转达到“动态”,则“平面”变为“立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高涨的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接受知识,分析总是提高认识。
(四)情感的培养
情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已经明确,那么情感如何培养呢?中华民族是个礼仪之帮,人人都注重感情,“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要想让学生信你爱你,那你必须先要信他们、爱他们,要关注他们。教师用满腔热情及时地了解、理解学生情况的每一细微变化及其原因,关心重视学生情感品质的健康发展,努力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遵其言。
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最重要渠道,情感关注道德渗透在教学活动之中。“教学情感是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情感状态,是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中的相互关系,还必须感效应和活动倾向。”教师对每位学生保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以赞许的目光给学生恰如其分的期待,对注意力分散的学生不厌其烦地给予引导等等,都有可能随时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当然,课后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更利于师生感情的加深巩固。我的情感关注首先是面对全体学生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我更关注的是那些自卑、自闭、被称为“在被阳光遗忘的角落”中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利用这些优点去激励他们,以表扬为主,以批评为辅,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知道有人在关心,期盼着他,促使他们改掉陋习,积极进取。班中有个孩子叫陈震,别人一说起他就摇头,但在换班时,他默默为班级涂墙的事让我深受震动,他也想为班级争光,无奈成绩过低,遭受白眼过多。我找他多次交流,肯定优点,提出不足,并通过多渠道帮他补习落下的功课。他一步一步向前了,在一次班级友谊赛中,他这位瘦小的守门员硬是没让对方进一个球,全班轰动,大家感激他,他腼腆一笑,但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也不知道什么缘故,我与那些所谓“后进行”特有缘,实习结束,围着我洒泪告别的是他们,隔着老远,特意奔过来打招呼的是他们,返校探望的是他们,给我写信寄卡最多的是他们……孩子们都很可爱,只要你有一颗宽宏的心去爱他们,会发现优点闪闪烁烁,到处可见。
“人非草木,熟能无情?”只要我们在教育学生时,重感情投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情实感去打开学生的心扉,把爱的暖流注入学生的心灵中去,我们的教育就一定有效,一定能成功,我们的教育目标也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