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运用视听网络资源辅助语文教学后的反思

阅读:50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1 14:07:45
分享到:
恰当地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的最佳途径,是激发课堂生命与活力的有效办法,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网络环境已经成了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它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看、去想、去问、去控求;它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它突破时空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对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立体化、最优化,最终“活”化具有显著作用。所以说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多媒体网络环境毕竟只是一种资源或教与学的先进工具,如果盲目地夸大这种工具的作用,就会走进教学的误区。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怪现象,似乎在课堂中不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就不能算是一节成功的课。
  在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多媒体课网络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正确认识多媒体网络环境辅助教学的根本属性是教育性。
  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进行辅助教学必须是根据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在明确教学目的指导下,有机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来进行教学活动。多媒体网络环境辅助教学的目的是运用多媒体网络环境优势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教育性是中小学多媒体网络环境辅助教学的根本属性,中小学进行多媒体网络环境辅助教学应该具有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避免“哗众取宠”和“画蛇添足”现象的产生。多媒体网络环境技术在课堂上可以提供很多逼真而神奇的教学情境,提供广泛的超越时空的教学素材,这些素材将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点为面等等,使学生从多个侧面、多种形式接受外界条件的刺激,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冲击下已呈日薄西山之势。有了这些现代教育手段,还要不要花费课堂时间让学生去朗读?答案应该是不容置疑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的进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要不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答案更是不容质疑的。所以教师在使用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形象思维和感性色彩方面,而应该在广泛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有意识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简易、直观、省时和实验教师要尽量用实物进行实验的方法;在具体很强逻辑性体现解题过程的板演,教师要逐步展示讲解,切忌用屏幕快速显示。
  二、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和媒体之间的关系。
  以多媒体网络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正逐渐被教学所使用,导致了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方式以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传统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地知识,大多数围绕如何“教”而展开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从学生主体看,学生基础能力参差不齐,个人爱好、习惯、兴趣、性格不尽相同,用同一方法、统一程序学习,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适应,有部分学生会失去兴趣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建构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者关联的稳定教学活动进程的新型的模式。教师在组织教学材料、创设教学环境时,不仅要考虑到在多媒体网络环境如何能将教学设计得以实现,更要考虑在教师的这种教学设计下,学生能否根据符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能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还要考虑如何在人机交互中实现学生知识的增长和完善。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中要更多的考虑到学生在这样的情形下进行的学习,学生学习心态和学习状况会是怎样,能否真正引发学生持续主动地探索和学习知识,能否将注意力集中在所学的知识上。
  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帮助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真正的体现和发挥。教师在处理人和电脑的关系时,要充分认识到电脑在教学中起到的是辅助作用,电脑设备是为人脑服务。就教师而言,不仅要熟练掌握作多媒体教室中所有教学设备,更要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贯彻和实现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把教学设计全方位地展现出来,而不能被动地被机器所牵制,沦为设备的操作员和教学画面讲解员。
12
     来源:网络  编辑:xuyuns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