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三位大师的中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时有亮点。如,《少年闰土》一课,在分析概括闰土的特点时,有的学生提出”闰土的知识是很丰富的“,显然,学生对闰土的认识有以偏概全之嫌。 袁老师及时抓住训练学生辩证思维的契机,启发学生,”先请大家看看第三段的最后一句话,再来考虑笼统地说闰土的知识很丰富这句话对吗。“学生看了第三段最后一句话,说:”闰土知道海边农村的无穷无尽的希奇事,但他也说,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这说明他对于城里的东西是不熟悉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知道了两个少年的生活环境不同,反映了两个人不同的见闻、视野基础。学生在正确把握人物特点的同时,受到了辩证思维的”润物无声“的启蒙教育。
3、读的训练落实
三位大师充分重视读的作用,如,霍懋征认为,”多读是我国传统行之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古人有两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正是多读好处的概括“。
三位大师都具体地进行读的指导。如,斯霞的具体指导,表现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精神结合,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是”帮助学生深入领会关键性词语“ ,就是”注意引导学生反复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心中树立起感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就是”努力范读好课文,要情绪饱满,抑扬顿挫,以情感人“。
4、讲的运用精当
新课程不必忌讳讲但必须精讲,这是人们在经历新课程课堂教学”讲与不讲“的彷徨之后的认识。重温三位大师有关”讲“的教学实践可以坚定我们的认识。斯老师提出,课堂教学要讲在关键处。霍老师认为,”精讲就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找出重点、难点,讲文章的精华,讲规律性的东西,讲学生不懂,但又必须掌握的难点。要讲得准确,精炼,特别是善于在关键处启发、点拨学生的思维“,袁瑢老师认为,老师要用简明的讲解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中的障碍,”教师讲解一定要注意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随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和片面的认识。“她们的语文教学,既有启发式的提问,朗读的指导,也有必不可少的讲解。
学习三个大师的语文教学,坚持语文教学诗性与知性的统一,不偏执于某一个方面,是学生之福,新课程语文教学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