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中学 思想 品德课教学要通过创新教 育理念、学习模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关注社会生活、加强实践锻炼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 :
创新教育 中学教学 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应该把创新教育作为目标,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主旨。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 我们要确立“创新教育”的新观念,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把学生培养成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高素质的人才。所以,思想政治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创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
在应试教育政策的影响下,教师还在重知识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于是仍严重存在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发展性的现象。时代急需我们创新教育理念,更新观念,推进素质教育:要相信学生会思考、会创新。要尊重、相 信、理解学生,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 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 主动感兴趣的学;教师要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 同时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尤其要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要继续探索教育新思路, 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学习生活、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和社会的亲和能力。
二、创新学习模式,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 ,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的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限制 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且在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许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但绝不能因此而抹杀学生的个性,在诸多相似因素背后,他们身上存在着更多的差异性。因而,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考虑学生的发展,创新学生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使学生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 素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改进教法,突出创新。
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和讨论式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由幻想到科学,由猜想到理论无不说明了“敢想”在创新中的作用。虽然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能力有限,但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善于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思考,在思考中去怀疑、去批判、去实践、去参与,不人云 亦云,不盲目崇拜,遇事多想一想 ,问一问,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的学习状态,则一定会引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同时,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的学习状态,则 一定会引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同时,教师不要轻易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雪落在地上变成什么?”“ 化成水”还是“变成春天”,这是需要我们冷静思考的。
2、激发勇气,质疑问题。
我们要激发学生质疑 问题的勇气。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云:学源与思,思源与疑。心理学 研究也表明,疑易引起人定向探索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便应用而生。任何思维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并以解决问题而告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将思维的天地留给学生。
3、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当前,在错误的目标导向下,学校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严重地脱节了,导致学生与周围的社会生活和知识更新的速度相脱节,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参与更大范围的创新思维活动。把从社会实践发现的社会热点、疑点等现实问题带回到课堂上,通过深思、辩论、引入讨论焦点,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这种社会化的结果,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明确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和创新思维精神